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与学生参与度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与学生参与度提升

冯小蓉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校 62801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效果。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文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教学策略;教学实验

引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具有差异性,以便实现互补互助。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石。在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具有互补性,以便实现互助合作。分组时要避免能力过于悬殊,保证每个小组都有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小组人数也要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讨论和交流。合理分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学生还能拓宽视野、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高度重视合理分组这一环节,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实现共同进步。

2.明确任务:为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确保任务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

3.适时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4.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合作效果。

三、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对象为我所在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结束后,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和课堂参与度等指标,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参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与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以下是对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合理分组与角色分配。首先,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具有互补性,以便实现互助合作。同时,小组内部的角色分配也很重要,每个学生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过程。

(二)任务设计与难度控制。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任务的难度也要适中,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任务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三)教师角色的把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学生参与度的激发与维持。提高和维持学生的参与度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需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五)课堂管理与纪律维护。合作学习需要良好的课堂管理和纪律保障。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要求,确保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引导其回归正轨。

(六)评价机制的完善。评价机制的完善对于合作学习和学生参与度的提升至关重要。评价应该多元化、全面化、公正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其学习过程。同时评价的主体也应该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合作效果,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七)资源利用与技术整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合作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工具。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评价和反馈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八)教师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师需要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与学生参与度提升需要注意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分组与角色分配、任务设计与难度控制、教师角色的把握、学生参与度的激发与维持、课堂管理与纪律维护、评价机制的完善、资源利用与技术整合以及教师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因此,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

【2】张志勇. 小组合作学习[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3】约翰逊, 约翰逊. 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 刘颂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