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初中学校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

王润琴和曰宝

  文水县西槽头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032100       文水县实验中学      032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班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学生代表,其培养对班级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初中学校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与模式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初中学校提供可行的培养机制与模式。

关键词:初中;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班级班干部在学生管理和班级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班干部既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班级内部的各项事务。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班级班干部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机制不够科学、培养模式不够多样化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初中学校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与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班级班干部培养的基本原则

班级班干部培养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班级班干部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准则。这些原则可以作为指导,帮助学校和教师有效开展班级班干部培养工作。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公正、公平原则,班级班干部的选拔和评定应该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人。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客观的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激励和引导原则,班级班干部培养应该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动力并引导他们发挥所长。循序渐进原则,班级班干部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学校可以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增加其责任和权益。能力为本原则,班级班干部培养应以学生的能力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二、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目前班级干部的选拔往往依靠个人主观意愿或教师直接任命,缺乏科学的选拔标准。这导致选拔结果存在主观性和不公平性,无法确保选出具备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在班级干部的选拔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选拔程序和规范的选拔流程。这样容易导致选拔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同时也无法确保选拔出的干部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质。在班级干部的选拔中,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学校和教师往往只凭个人观察和主观判断来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目前班级干部的培养往往只注重于干部的任期,缺乏系统性的培养计划。这导致干部的培养过程缺乏规划和指导,无法全面提升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在班级干部的培养中,缺乏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干部的任职期间的培养,而忽视了干部的长期发展需求。在班级干部的培养中,缺乏导师制度和专业指导。学生在担任班级干部期间,需要有导师或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班级干部的培养往往缺乏交流和合作机制。学生缺乏与其他干部共同学习和分享经验的机会,无法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初中班级班干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个人能力培养模式

个人能力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发展学生个体能力为重点的班级班干部培养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个人素质,使其在担任班级班干部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个人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来进行。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目标,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设计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举办班级活动等方式,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培养相关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岗位和职责。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班级事务,自行负责规划、组织和执行。: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建议,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开展一些思维训练、问题解决等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团队协作培养模式

将班级班干部组织成一个紧密的工作团队,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建立团队意识和归属感。确定团队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团队成员需要达成的共同目标,激发大家的合作意愿。根据任务的性质和成员的特长,合理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鼓励成员之间相互协助和交流,形成合力。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开展团队讨论、会议和座谈等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技能,如团队合作、冲突管理、有效沟通等。可以通过培训、角色扮演、反思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塑造积极的团队文化,鼓励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通过举办团队活动、建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基于竞争的培养模式

设立班级干部竞选制度,让有意愿担任班级班干部的学生参与竞选。可以设立选举委员会、组织选民投票等形式,保证选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参与竞选的学生进行能力评估,包括个人素质、领导潜力、才华特长等方面的考量。可以通过面试、答辩、演讲或评定表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能力和表现。组织一系列竞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可以设置班级干部岗位相关的比赛、团队协作项目等,评判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实际表现。为参与竞争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准备机会,包括领导力培养、演讲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身能力,增强竞争力。根据竞选结果和能力评估,选出最合适的候选人担任班级班干部岗位。选拔过程要公正透明,确保选拔的学生具备胜任班级班干部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四)基于轮岗制度的培养模式

根据学年或学期的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岗位轮换计划。将学生依次分配到不同的班级班干部职位,并设定每个岗位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在学生担任新岗位之前,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其了解并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可以由现任岗位负责人进行培训,还可以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指导。学生在每个岗位上担任一段时间后,要求他们总结经验、分享心得,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适应和胜任该岗位。这样可以促进知识传承和经验沉淀。通过轮岗制度,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参与不同的活动和职责,从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样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班级班干部的培养对于初中学校来说至关重要,一个有效的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和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校管理和班级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研究中探讨了几种常见的班级班干部培养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实践。无论采用何种培养模式,班级班干部的培养都应遵循公正、公平、激励和能力为本的原则。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和创新班级班干部培养机制和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光荣.关于培养班干部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綦江区东溪中学;2020:4.

[2]陈木香.初中班干部培养及其自主管理班级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8,(26):58.

[3]仝虎.浅谈初中班级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31):374-375.

[4]石永红.初中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新课程(中),2018,(06):228.

[5]陈教所.浅谈初中班级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