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中的手姿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敦煌舞中的手姿表达

侯梦奇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省 兰州市    730030  

摘  要在敦煌壁画中,画工对于乐舞形象中手部的勾勒,既体现了敦煌壁画独特的风格,也为敦煌乐舞起到了传情达意的作用。不同种类的乐舞其手型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敦煌壁画中的众多伎乐形象,手型都极富变化。文章以高金荣老师的敦煌舞教学体系为依据,浅谈敦煌舞身体表达内涵中手姿的重要性。

关键词:敦煌舞,手姿,表达,

一、敦煌舞手姿的形态

(一)敦煌舞手姿的形成过程

    1979年开始,高老师深入敦煌,用了两年时间对200多幅壁画做了深入研究和临摹,从壁画乐舞形象的各个部位入手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包括手姿、手的基本位置、脚的基本位置、腿的控制姿态、人物的眼神神情等方面。本文将对手姿形态展开分析。

(二)敦煌舞中手姿的形态

在敦煌舞蹈训练中,手姿形态分为单手形态与双手形态两种类型。

1.单手形态

单手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弯三指、开三指、翘三指、鹿角式、兰花式、佛手式、单平托和垂手式

2.双手形态

双手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合掌式(下合掌、上合掌)、捧托式、荷花一式、荷花二式、抱拳式、三指对腕、佛手对腕、吹奏式、抱笙式和双平托。

二、敦煌舞特色之体现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敦煌舞手部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者通过手姿的灵活多变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流露。例如敦煌舞中十七种手势,便是根据手的不同姿态命名而来,丰富多样的手姿配合着不同的身体动作的变化,形成了敦煌舞独特的风格。

(一)复活静态舞蹈形象,表达静态意境

敦煌舞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范畴,但敦煌舞又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特征。敦煌舞强调精神层面贯穿其中,以神领形,再通过肢体的语言以形传神。敦煌莫高窟壁画是敦煌舞手姿的重要来源,它复活了敦煌壁画的人物形象,并由静态逐步演变为动态。而手姿作为一种无形的语言,在敦煌舞表演中舞者通过手姿的变幻来阐述作品意境。使得敦煌舞能更加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具有千变万化的、具体的典型性的美。

(二)塑造敦煌舞的形象美

对于敦煌舞而言,手姿是一种产生审美的动作造型,能在表演过程中,唤起观众在形式上的一种审美感知,给人一种比较美好的形象。当观众的审美感知及舞者的手姿动作造型相互契合的时候,美感油然而生。手姿是彼此交流的一种形象化符号,类似语言一样,每个造型的最终成型,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塑造出敦煌舞的形象美的特征。

三、艺术性之体现

(一)艺术表现:抒情性

“表现”是舞蹈表达方式中最为多见的意象性审美方式,一般用作抒情性的舞蹈的表达。敦煌舞可以通过手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塑造舞蹈形象去创造完成叙事功能的审美特征。敦煌舞的手姿不仅表达某一种情感,展现了舞蹈的美感,也给观者留下耐人寻味的想象的空间,并在手部动作的带领下去感受舞蹈所带给我们的抒情性或意境。

以垂手式为例:在莫高窟第 71 洞窟中,我们能看到两尊思惟菩萨便运用了垂手式。前一身容貌姣好,右手拿着一只花,一边望着花儿一边笑得出神,好似正仔细聆听。下面一身左手托腮,右手肘放在右膝盖上,低目含蓄,显示出内心清澈和安静外观的完美统一。体现出典型的女性菩萨形象,她们用慈眉善目的神态显示出亲切、友善和同情的感觉,内心有着普渡众生的思修境界,身体充满了领悟世界的神性,时刻准备着用双手去开悟和帮助世间万物,给人无限的遐想。

以荷花一式、荷花二式为例:荷花是敦煌壁画中重要的图像符号,用荷花做吉祥的象征。我们在敦煌石窟中随处都能看到荷花的身影,如莲花童子、手持莲花的菩萨……可以看出,壁画中众多人物形象都与荷花有着密切的关系。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体现在人物形象或情感表达中,既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祝愿,也是对佛教文化艺术自身的思想理念的寄托。

(二)艺术再现:叙事性

再现的方式更加突出写实,故此使用于叙事性的段落。手部动作在舞蹈中的叙事性段落起到的语义性作用是舞者传达舞蹈思想内容的关键。它们往往能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赋予手部动作叙事的作用,更好的传达了舞蹈的内在思想,升华了作品的情感意义。

(1)以吹奏式、抱笙式为例:敦煌壁画中呈现一种乐舞并存的局面,常能在壁画中看到各种人物手持乐器的形象,艺术家们通过模拟创造出类似的舞蹈形象,“吹奏式、抱笙式”都是在原始形态的基础上,稍作修饰而用作舞蹈中,在舞蹈中不一定要手持实物。

(2)不同的人物会运用到不同的手型,手型带有人物象征意义。如“垂手式”、“合掌式”用来塑造端庄大方的菩萨形象;“吹奏式”、“抱笙式”用来表现天宫伎乐的形象。

(三)传统审美性体现

以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为例:除了人物形象舞姿的对称,通过手型也能看到敦煌舞中传统美学的体现,如荷花一式、荷花二式、捧托式、抱笙式、双平托、合掌式、三指对腕等等,都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对称美的体现。

敦煌壁画中的众多乐舞形象,手型极富变化,造型变化多端,形态优美,手部的线条刻画灵巧。颜色晕染十分考验画工的技艺,既要表现出手的肌肉丰满、丰腴多姿,又要表现出手的纤细、灵巧、秀美。受外来舞蹈文化的影响手指尖表达了多种律动、节奏和情感,能够传达出语言。根据不同的舞姿调整手部姿态造型,通过指尖传达微妙的情感波澜变化,为敦煌舞蹈增添了一丝表现力和韵味。

敦煌手姿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各时代独特的佛教艺术、社会生活风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展现。从敦煌手型中可以看到多种文化内涵——儒、释、道思想,外来人文精神,美学思想等等。

结  语

敦煌壁画是敦煌舞手姿的主要来源。手姿也是当今敦煌舞中的典型动作标志,在表演过程中,舞者通过手姿的灵活运用与观众实现心灵沟通及艺术交流。本文探究了敦煌舞手姿的身体表达内涵,体现了其在敦煌舞表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为敦煌舞者手姿的运用提供使用方法及参考价值,丰富舞者在舞蹈表达时的深层内涵。

参 考 文 献

[1]刘岩.手之印相—手印与中国古典手舞之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谢艳春,屈曌洁.敦煌舞的审美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2005(03):36-41.

[3]魏恩鹏.说“舞”[J].剧作家,2014(3):146.

[4]宋晶.从手印到手舞:“合掌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93-96.

[5]刘晓青.敦煌壁画中的手姿研究[J].艺术品鉴,2020(17):89-90.

姓名:侯梦奇(1996.11--);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洛阳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敦煌舞蹈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