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谋略思想中探寻教育教学之路

/ 3

从《孙子兵法》谋略思想中探寻教育教学之路

李洁、张超、高星

(空军勤务学院,江苏徐州  22100)

:《孙子兵法》兵书,却也蕴含着辩证思想、心理学知识、管理原则与方法技巧等,对教育教学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从知彼知己、有备无患、求之于势和正合奇胜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军事谋略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实践性,以期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孙子兵法  谋略思想  教育教学

Explore the wa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rom the strategy thought of Sun Zi's Art of War

Li jie   Zhang chao  Wang chao

Air force Logistics AcademyXuzhou,Jiangsu   22100, China

AbstractSun Tzu's Art of War is a book of war, but it also contains dialectical thoughts,Psycholog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skill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guidanc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military strategy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knowing the enemy and knowing oneself, being prepared against danger, seeking for the advantage of potential and being in perfect harmony with strange victory,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Keywords: Sun Tzu's Art of War  Strategic thinking  The education teaching

作者简介:李洁,空军勤务学院机场勤务保障系副教授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系统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美国战略学家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就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制约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可见,《孙子兵法》以其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精辟论断,不仅得到了我国军事家的推崇,也得到了外国军事家们极高的评价。虽然是一部兵学圣典,但其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和哲学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1]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教育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需要知彼知己,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去指导教学实践,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孙武在《谋攻篇》指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未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教学上所谓知彼知己,就是要在充分掌握学员学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并发挥好教员在自身专业知识、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优势,真正将知彼知己有效融合,选择既适合学员又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员的学情在横向维度上包括学员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绪及自我状态等方面;在纵向维度上,随着课程内容的进展,与学员情感交流的深入,对学员认识的加深,学情就更为细致的体现为学员在单元学习和课时学习中,展现出来的学习态度的变化,相关的生活和工作经验的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即时学习效果、学习状态等。不论是总体的、相对稳定的学情还是即时变化的学情,都需要教员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进行具有个人特色的规划和设计,并在课程教学中随时跟踪并调整策略。以学员学习状态为例,《军争篇》中说: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意指人不可能一直精神亢奋,也不可能一直信心满满,精神状态总是有起有伏的,体力也是如此[2]。从战争角度来说,要在敌人最衰弱的时候进攻。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并认识到人的精神变化和体力变化大体重合这一特质,在学员和教员精神与体力最饱满的时候开展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教学,速战速决,以期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或者通过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去调整学员的状态。

二、有备无患,常备不怠

孙武在

九变篇》中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是其提出有备无患的用兵之法,意指战争前,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敌人不来、不攻上面,不能心存侥幸,而是应该把胜利奠定在自己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学亦是如此,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周密完善,做到未战而庙算胜(《计》)。课堂教学有时就像一场头脑风暴,会出现因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发散出很多问题和兴趣点,这些问题和兴趣点往往都是偶得式的,而这恰恰是课堂的活水之源,应珍之慎之。如何让这活水源源不断?如何应对这些偶得式的问题?除了教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实践基础外,还应眼界开阔、心思敏捷、博览群书、通晓中外古今。我们的学员生于信息爆炸时代,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员很难真正给学员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更难以驾驭课堂。战国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季羡林老师也曾说: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正所谓为人师之底蕴不足,则育人之大才无望,有思想、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员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中国古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教员,更要时刻谨记。

三、求之于势,因势利导

孙武在篇》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指作战将帅要努力创造和运用有利的态势以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不是苛责部署。曾仕强老先生也曾说:布局、造势是中国人了不起的素养。一堂高效、高质量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员巧妙布局,合理造势、因情导势的环境下,引导并激发学员主动求知、主动参与,主动质疑并释疑的过程,能够让学员训练思维、锻造精神和洗礼灵魂的。如何一一打造并实现这样的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员能够创设特定的情境,营造和运用有利实现高效课堂的势。而这个势,一是在顺应学员的思维、心理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员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亲自去挖掘知识、发现规律、总结结论,并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的一个过程。季羡林老师也曾说:学者不但要知道学习获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得到这样结果的过程;二是要激发学员我要学的势。能够推动学员实现主动学的是兴趣、疑问和成就感。兴趣、疑问自不必说,这里谈一下成就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个学员都希望被认可、尊重、赞美和信任,教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员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达欣赏、赞美和期许之意,这些暗示、肯定会给学员带来极大的鼓舞和攻坚克难的自信,在实现我要学的态势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三是营造合作共赢的势。在一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构建过程,课堂上教员与学员的沟通和合作是教学的核心[3]。强调沟通与合作就是希望能够打破一个在,一个在的状态,是大家共同在,共同追寻真理。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希望我们的学员都能有主动与教员沟通探讨、追寻真理的勇气,将爱吾师爱真理并行,也希望我们的教员都有能接受学员批评和意见的雅量,在和谐的空气中共同学习,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四、正合奇胜,变化无穷

孙武在篇》中提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是兵家至理名言,将帅运筹帷幄的金科玉律,意指兵法无定规,贵在出奇制胜,提倡的以奇胜”“善出奇、奇正相变相生的思想,不仅在军事实战上有重要价值,对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很有指导意义。孙武的作战之则正合奇胜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正合可以理解为课程或课堂的正常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相对稳定的规范和法则等,解决总体、共通性问题,为教学奠定正常的运作秩序[4]。但是仅以正合之法,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要靠以奇胜,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出奇制胜。首先是教学策略上要出奇。例如课堂上偶会出现猛点头现象,就是当教员询问学员是否理解掌握,或在讲授某一知识,提出某一观点时,学员有时会点头赞同认可或表示已理解,这里教员就要警惕了,这种表面化的、透明化的、公开化的赞同,事实上不一定可靠,很有可能是学员采用的不明而示之明能而示之不能应对策略,教员不如采取观察、试探、测试,迂回提问等方式和策略来加以判断,不论赞同与否,理解与否,尽可能让学员能够引证一些事例或搬出相反的论证加以驳斥,一来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目的,二来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教学方法要出奇。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基础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学情情况等因素综合运用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和小教员教学方法等。所谓

战无常态,教无定法,概而言之,是要灵活应用并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应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非常态,多方位、多维度激活学员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力。

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教育亦是如此,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教育虽不如战争残酷,但同样需要运用战争的艺术来指导并实践,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科学、哲学思想,既可以成为教员在教书育人中的良策和妙招,同时也可成为学员在求知之路中的箴言和灯塔。

参考文献:

[1]刁川夏.美学透镜下的《孙子兵法》[J].孙子研究,2018(4)

[2]陈曦,骈宇骞.《孙子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8

[3]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4]杜志明.《孙子兵法》[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