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3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成文清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0

摘要: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为全面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作用,则应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进行有效创新,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夯实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民族情感基础;以传统的道德判断为核心,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筑牢社会伦理基础;将经典的文艺作品为载体,丰富核心价值观传承教育的表现形式等。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现实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民族传统文化;情感基础;道德伦理规范;文艺作品

引言:

核心价值观教育语境下,为提升国民民族自信,并引领人民大众的文化意识形态,则应当紧扣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创新中发挥出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影响力,打破民众的思想牢笼,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

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夯实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民族情感基础

文化就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将产生独具特色的民族核心价值观,而文化的形成与繁荣,则又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文化诞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当中,在人们实践中创造出了特殊的文化属性。由此可见,文化与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基于特定的民族价值观影响下,将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对创造的文化形成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分析可知,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根植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生命中,人们的一生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1]

笔者认为,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完成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提炼,是当下国家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与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为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则应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将其合理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使得每一位公民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启迪。在公民成长过程中,将学习认识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并不断丰富自我的生命阅历,从而自觉产生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效夯实人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基础。

第一,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当针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内涵与力量的挖掘,如传统文化中提出的核心要素:诚信、仁爱、正义、民主、大同、和合等。通过将其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进行融合,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独特的生命与思想感召力,让民众能够从学生时代开始喜欢优秀文化,并自主学习探究传统文化,随着学生的成年与人生成长,进而对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深层次的认同与认可,很好地筑牢国民的民族文化根本,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预期效果与目的。

第二,为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创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时代影响力,则应当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认真梳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形成具有教育针对性的思想抓手,如古籍的整理、古建筑的测绘保护、文物的整理、非遗文化保护等,使得不同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语境中“活”起来,从而引导民众在了解思考过程中对其认同,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2]

第三,鉴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关系,在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当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等,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代际文化传播、价值传承的特殊功能,能够助力当代民众深入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引领国民的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自信。

二、以传统的道德判断为核心,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筑牢社会伦理基础

道德是有别于法律约束的一种特殊力量,在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德形成了强大的约束力,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在当代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语境下,部分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如崇尚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攀比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对约定俗成的道德体系产生着巨大的冲击。通过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准则分析可知,优秀的品格与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政府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旨在全面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推动民族社会的发展。而经过无数先哲的努力和民众的实践总结,进而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伦理道德治理体系。在该体系下,人们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社会道德规范与准则,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与满意度。由此可见,在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则应当筑牢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为后续的价值观认同教育、道德教育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出道德准则与规范的约束力。

中华民族的道德基本认知与判断,能够推动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完成对国民思想意识的引领,使得国民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并认同民族传统文化,自觉拥护社会道德伦理准则,避免让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侵蚀中华民族正统的道德伦理准则体系,影响到民族的未来发展

[3]

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形成的道德伦理准则,对当代社会的治理、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因为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可知,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社会道德伦理的准则与规范形成了治理工作的基石,而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华夏儿女共同认知认可的道德认知与价值判断,对人们的生活、思想、人生、品德、行为均产生着一定影响,而当代人们衡量事情的对错、评估个体的行为时,仍旧会参考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可见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道德伦理规范,对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鉴于此,在当地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时,则应当提炼民族传统的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与准则,基于法治社会的要求,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从而对社会道德伦理准则进行优化完善,形成全体公民共同认知认可的道德判断依据,进而筑牢全社会民众共同的道德判断认知根基。

道德规范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社会道德理论体系升级时,则应当挖掘现代社会的道德准则,并紧扣当下核心价值观的理念,重构新时代人民遵守的道德内容。因为,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开放民主的自由国度,为完成新时代社会道德伦理准则体系的建构,不仅需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伦理规范内容,此外还应当挖掘现实生活中全新的道德内容,并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打造国民认同认可的道德新规范,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发挥出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体系运行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规范进行分析可知,民族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积极的道德情操,如豁达的心胸、高远的志向、严以律己的精神、相互扶持的认知等。当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为引导民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应当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情操进行合理转换,从而与现代民众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使得民众对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伦理思想进行解读认同,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助力民众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完成对民众力量与思想的凝聚。

三、将经典的文艺作品为载体,丰富核心价值观传承教育的表现形式

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能够开启民智、洗涤灵魂、净化心灵,助力民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为文艺作品将枯燥的学术研究与民间的文化艺术进行融合,使得文艺作品更易引发大众的阅读思考与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价值观与民族意识形态。笔者认为,经典的文艺作品可采取多种艺术方式进行表现,如历史故事、历史事件、社会变迁、文化演绎等,进而向普罗大众传递价值观,从而使得民众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将经典的文艺作品作为载体,不断丰富核心价值观传承教育的表现形式时,工作人员应当对经典的文艺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思考作品的亲民性、故事性、吸引力等独特优势,进而从经典的文艺作品中传承文化精髓,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进而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助力作用,发挥出文艺作品的时代价值与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加速了各个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为人们辨识思考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但部分地区传播的不良思想言论,对核心价值观构成了直接的挑战。因为,不良的思想言论,在网络发酵和传播下,将对民众的思想意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交融、文化碰撞语境下,为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则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将经典的国学文艺作品作为文化传统的载体,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外在表现形式,使得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认同认可。

若从当代民众的思维认知层面切入分析,在民族传统的经典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教育时,则应当紧扣现代民众的文化思想诉求,避免采取落后的文化传播方式,影响到民众对经典文艺作品的学习探索欲望。笔者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潮流下,新生代的民众的思潮受到了互联网的直接影响,如人们更喜爱快餐式、碎片化的外界信息刺激,使其沉迷于短暂的快乐状态下。而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若采取呆板的理论权威说教,将导致民众产生抵触情绪,更加不愿意学习了解传统文化。为此,在经典的文艺作品进行文化传播时,应当找准民众的兴趣点,并采取多样化的文化传播形态,循序渐进地引导民众的文化思想意识,使其自觉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认同民主的核心价值观[4]

若从文化自信的高度进行剖析,则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是经典文艺作品的源头,而人们希望走进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又反感传统的文化宣传教育方式,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陷入僵局。为打破僵局,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则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经典文艺作品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并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对经典文艺作品的表现形态进行创新,使其作品的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进行融合,调动民众学习了解的求知欲。

比如,在经典文艺作品《红楼梦》进行文化传播时,为引导民众阅读经典、品味经典,可将大观园里面丫鬟的工作点滴与现代民众的职场生活进行关联,从反对职场霸凌、抵制“PUA”、升职技巧等多个视角切入,趣味生动地解读经典名著《红楼梦》,为民众阅读《红楼梦》打开一扇窗,使其在阅读中深入思考,认同经典文艺作品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预期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为例,重点阐述了在该项工作开展时,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旨在说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在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环境下,为使得民众坚守民族文化本位意识,引领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则需要深挖传统民族文化,并从多个维度入手,筑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根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

参考文献:

[1]刘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J].就业与保障,2021(23):109-111.

[2]王越芬,沙紫瑶.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基于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144-147.

[3]智晶晶.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5):163-164.

[4]叶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应用路径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1(1):69-73.

作者简介:成文清(1988年5月),河北省定州市 汉族,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自信与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