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浅谈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概况

单芳

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行为问题、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以及儿童孤独症治疗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仍存在很多问题。在越来越强调注重青少年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政府有关部门对此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在幼儿园和小学普及推广该项训练活动。只有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感觉统合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开始被介绍进入我国,就受到研究者、学校和幼儿园教师以及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欢迎。国内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先后也都成立专业机构,并由专业人员运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进行矫正治疗,并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估研究。我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面,对儿童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儿童干预、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以及儿童孤独症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感觉统合概述

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就像处理和交换感觉讯息的机器,为了应付外界变化,各种感官系统会对周遭事物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并将讯息送至中枢神经系统加以统整和判断,此一过程称为感觉统合。Ayres认为,经此模式不断练习,我们便能在变动环境中生存,并促进知觉、语言、认知或情绪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的动作和感觉经验会影响婴幼儿对环境的认知和身心发展速度。人类的感觉动作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以及感受外界不同刺激的冷、热、温、压、痛等感觉,经由这些感官的刺激促使神经系统学习组织和统合感觉输入,并使得肢体的运用更趋于成熟,进而达到神经系统成熟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研究的现状

我国大陆学者将台湾奇德儿脑力开发联盟训练方案进行改良,从1994年开始,陆续在一些重要学术刊物登载介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与研究的文章。对使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进行测试的结果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同时,也出现多篇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及原因分析的文章,并开始关注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问题。研究显示,感觉统合训练的显效率为86%至94.5%。感觉统合训练能明显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身体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的集中、情绪稳定性和学习成绩[1]。另有研究报告介绍,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大脑、心理、身体三个方面,不仅是生理上的功能训练,也是重要的心理训练[2]。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感觉统合训练与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注意力、儿童行为问题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也有从幼儿体育运动的视角审视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近两年来,我国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与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改善和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干预研究

感觉统合训练可使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得到明显改善。由于感觉统合训练加强了儿童的前庭功能,使儿童的中枢运动神经系统得到良好发展,尤其是前庭刺激性的不断输入,打开了通往神经系统的部分通路,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了大脑感觉的组织协调和动作过程,使神经系统有目的地去运作。同时,感觉统合训练可使儿童本体感觉与掌管这些功能的神经进行多次统合协调,改善了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阅读困难和动作磨蹭等问题,大大减少儿童学习上的障碍,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研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情绪和认知等方面障碍的综合征。美国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在其儿童感觉统合理论中,首先提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的描述与ADHD儿童有许多相似之处。爱尔丝博士等国外学者发现,学习困难和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中伴有感觉统合失调,国内研究也发现儿童ADHD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这不仅表明了ADHD与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密切,也为临床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ADHD儿童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儿童的视觉和听觉注意水平,增加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有研究者对比感觉统合训练前后患儿在注意力、认知水平、学习和多动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其结果显示,所有参加实验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经过感觉统合治疗后,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有显著改善。这与已有的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注意力、身体运动协调、情绪稳定及学习成绩改善有肯定的疗效的结论是吻合的。

(三)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疗效的研究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行为方式刻板怪异为特征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严重影响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和运动等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最为常见的儿童身心发育异常现象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儿童孤独症开展了多种治疗研究,其中用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有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社交、感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改善明显。其注意力集中,目光对视好转,多动减少,情绪稳定,听指令,合作性行为增加,发音较前清晰主动,语言增多,感觉统合训练也能有效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体质。

三.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是我国开展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与研究虽说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几乎都是以城市儿童为对象开展调查、训练及研究的,对农村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情况的调查、训练及研究还很少,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感觉统合训练与研究存在的一大缺欠。目前,大城市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很高,农村的情况也许亦然。要充分发挥高校及有关研究机构的作用,努力做好培养师资和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工作,为全面推广感觉统合训练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努力解决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以提升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是目前大多数训练机构或研究者在训练中都只注重对儿童本人体能和心理方面的训练,忽视了父母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在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一般都较多地注意训练并矫正儿童自身的问题,常常忽视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指导与纠正。往往是孩子得到较好的训练与改变,孩子的父母却一如既往地或打骂训斥孩子,或骄纵放任孩子,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许多情况表明,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身上。孩子不良的行为和心理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其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在感觉统合训练与研究中,研究者和训练机构应在关注对儿童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对儿童家长的个别访谈,详细了解孩子的生活背景和氛围,其中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及生活状况、儿童教养情况以及儿童发展情况等等,同时对家长进行教养知识和教育原则方面的培训,使家长育儿更加科学化。只有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君,梁雅琪,王爱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感觉统合失调3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6).

[2]任桂英.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1997(1).

[3]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1994(4).

[4]任桂英.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1994(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