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护理效果及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8
/ 2

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护理效果及价值体会

刘晓红

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省原平市  034100

摘要:目的:研究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之间接收的96名住院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参与入院检查的时间顺序为依据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方式的为普通组,应用产妇助产士应急护理方式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产妇出血发生率及两组产妇分娩结果。结果:研究组产妇出血发生率低于普通组产妇,且研究组产妇分娩结果优于普通组产妇,两组产妇结果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可进行对比(P<0.05)。结论:产房助产士应急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减少产妇出血概率,优化产妇分娩结果的积极作用,值得在妇产科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产后出血;应急护理

引言:产后出血是妊娠期产妇在生产之后常见的并发症疾病,其主要体现在产妇大量出血方面,对产妇身心健康存在恶性影响,且产妇可能会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医学中需要以患者实施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止血措施,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之间接收的96名住院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护理效果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我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之间接收的96名住院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参与入院检查的时间顺序为依据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每组48人,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方式的为普通组,应用产妇助产士应急护理方式的为研究组。普通组分娩患者中年龄由25-32岁,整组平均年龄为(26.57±2.46)岁,研究组分娩患者中年龄由24-34岁,整组平均年龄为(23.54±2.05)岁,两组产妇年龄、文化水平及孕周等基础资料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理论部门批准。

1.2方法

对普通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产前护理中鼓励与安抚产妇消除内心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参与分娩环节的积极性;产中预防护理,助产护士密切关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状态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上报主治医生,维护产妇软产道部位正常状态;产后预防护理中,实时关注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探究产妇出现出血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其想产妇普及与分娩相关的健康知识,引导产妇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1]

对研究组则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产妇助产士应急护理方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成立一对一助产护理小组,选择具有专业技术过硬及应急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产后出血应急事件处理流程,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事件后立即准备急救用品,通知医生,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同时,在产前护理中严格监测产妇身体情况,综合分析产妇分娩方式、凝血功能、新生儿状况等,判断产妇出血风险等级,以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且组织产妇与产妇家属在分娩知识学习分娩技巧与呼吸技巧等,提醒产妇家属参与陪产工作,为产妇提供更多的支撑与关爱[2]。其次,产中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关注产妇血压、新生儿状况及分娩进程等,与产妇保持沟通,借助语言、眼神及肢体动作等鼓励产妇积极控制分娩节奏,且合理应用留置针在产妇体内建立静脉通道,为产妇提供能量,同时,使用护理垫或卫生巾计算产妇出血量,及时为高危产妇注射子宫收缩药物,保障产妇胎盘与软产道安全[3]。最后,产后护理。分娩环节结束之后,立即告知产妇分娩结果与新生儿状况,稳定产妇情绪,并以按摩的方式促进产妇子宫部位收缩,在产后2小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量的关注,为产妇制定专属的饮食计划,以保障产妇营养均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事件出现概率

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果:统计两组新生儿死亡、早产、窒息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检验,干预前后行配对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产后出血事件出现概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出血发生率低于普通组产妇,两组产妇出血事件出现概率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可进行对比(P<0.05),见表1。

表1普通组产妇与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事件出现概率对比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人数

整组产后出血概率

普通组

48

8

23.56%

研究组

48

3

6.56%

X2

5.632

5.632

p

0.001

0.001

2.2分娩结果对比

研究组产妇分娩结果优于普通组产妇,两组产妇分娩结果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可进行对比(P<0.05),见表2。

表2普通组产妇与研究组产妇分娩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早产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不良分娩结果出现概率

普通组

48

2

6

3

2

13.65%

研究组

48

0

2

1

0

3.52%

X2

2.635

6.563

3.526

4.516

2.632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1. 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常见分娩并发症的范围,对产妇生命安全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威胁,且影响产妇分娩后康复,因此,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概率,优化分娩结果成为临床医学中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产妇助产护士掌握组合应急能力与预防护理方法的情况下,可有效实现此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的产房助产护士可从产前预防护理、产中预防护理及产后预防护理全阶段入手开展护理工作,且以产妇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度护理方案[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出血发生率低于普通组产妇,且研究组产妇分娩结果优于普通组产妇,两组产妇结果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可进行对比(P<0.05),由此可见,产房助产士应急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减少产妇出血概率,优化产妇分娩结果的积极作用,值得在妇产科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5]

    参考文献:

    • [1]钟晓芳,王莹,高艳萍等. 分析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预防和护理体会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12): 25-28. DOI
    • [2]冯意红,陈敏霞. 对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临床预防处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 (16): 157+159.
    • [3]刘佳. 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护理及对分娩结局影响分析 [J]. 名医, 2021, (15): 107-108.
    • [4]张红,韩贵玉. 分析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护理干预的价值 [J]. 中国农村卫生, 2021, 13 (06): 57+56.
    • [5]谢琦. 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临床预防护理及心理干预研究 [J]. 心理月刊, 2021, 16 (05): 161-162.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