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对降低接种风险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预防保健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对降低接种风险的作用

张丽

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为达到降低接种风险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预防保健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108例接种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对接种患者展开护理时,预防保健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更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护理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预防保健科;护理风险管理;接种风险

引言:预防保健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其主要涉及到疾病预防、疫苗接种、儿童妇女保健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而为保证接种有效率,控制疾病传播,还应当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本文主要探讨了预防保健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对降低接种风险的作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列入实验的108例对象均在院内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时间在2021年4月~2022年3月区间,研究中需对相关数据展开全面对比,因此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应当随机进行分组,人数保持均等。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个月~55岁区间,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中位年龄分别为30、24例(30.95±2.77)岁与28、26例(31.02±3.5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线性资料相比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做好患者档案管理工作,并根据患者需接种疫苗类型准备好对应的疫苗,检查疫苗有效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完成接种,时刻秉承着无菌操作原则,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为患者讲解接种所需配合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或者接种儿童家属需留观半小时无异常后再离开,密切关注接种患者的体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入院治疗,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可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提高职业素质,护士作为护理人员的主要参与者与操作者,其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对此还应当做好全面培训工作,其中包括预防接种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等方面,以此来提高其专业素养。同时注意优化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各护理操作均需围绕患者所展开,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使得护理计划更加明晰化。其次在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时刻保持微笑,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爱,并且理理解每位患者的负性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注意引导与鼓励患者,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以此来提高其整体配合度[1]。②加强监督管理,为保证护理工作能够在保质保量前提下有序开展,还需明确责任范围,并落实到个人,以此来起到有效规范作用,使得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展开各项操作,最大程度的降低违规操作问题的发生。同时还需采取问责的方式来强化其责任意识,监督每位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追寻相关责任人,形成内部监督机制[2]。③做好细节护理,为能够使得护理服务更加的优质,还需注重细节方面的护理管理工作,首先做好环境干预工作,及时对病房进行全面消毒清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性,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床褥还应当及时更换。同时需在走廊、卫生间铺设防滑垫、张贴警示标语的方式来避免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以往较常出现的并发症与意外事件,找出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对策,以此来最大程度的起到有效预防与规避作用。④完善医患关系,多数患者以及儿童家属对所接种疫苗的作用机制了解甚微,这也大大降低其整体依从性,对此还应当认真且详细的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尽量将专业词汇转为简单易懂的语句,在位置转为已知情况下其配合度也会随之提升。同时还需安抚接种儿童及其家属的情绪,叮嘱家属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确保接种工作能够顺利开展[3-4]

1.3观察指标

①利用科室自制量表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涵盖护理技能、反应速度、问题处理、风险预防、设备维护、岗位待命、护理态度等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高低与护理质量水平呈正相关性。②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护理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采取对应措施处理,将影响降至最低,同时还需做好占比计算工作,以数据表示,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期间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21.0进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可通过“%”表示,由“X2”进行检验,对于符合正态性分析,且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通过评估所得,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相对较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n/%),x±s)

组别

n

护理技能

反应速度

问题处理

风险预防

设备维护

岗位待命

护理态度

总分(分)

对照组

54

16.82±2.56

16.99±1.86

17.23±1.51

7.59±1.37

7.21±1.53

7.03±1.93

8.11±1.45

80.98±1.74

观察组

54

18.93±2.76

18.14±2.06

19.01±1.44

8.96±1.57

8.64±1.05

8.41±1.27

9.26±1.45

91.35±1.66

t

7.239

5.441

3.912

6.841

9.346

4.051

2.883

10.4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整体来看,观察组护理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将其对比后可见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2所示。

2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x±s)

组别

n

护理纠纷(%)

风险事件(%)

对照组

54

4(7.41)

10(18.52)

观察组

54

1(1.85)

3(5.56)

X2

9.631

8.459

P值

<0.05

<0.05

3讨论

预防接种作为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其能够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医院预防保健科主要是负责各传染病的监测管理以及疫苗接种、健康宣教督查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预防保健科对病患的治疗及影响并非体现在明处,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所接触的患者具有个体差异化特点,所以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服务。在接种期间针对不同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内容也需注意差异性,而常规护理相对较为局限,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因此还应当不断优化完善,同时注意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分析常见不良事件主要引发因素制定对策的方式来起到最大程度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预防保健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接种风险事件发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慈慧,潘娟.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基层医院新生儿首剂疫苗接种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38(12):1519-1523.

[2]金晓奔,姜龙训,蒋辉等.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系统对预防保健科现场接种效率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9):19-21.

[3]李晶.预防保健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理念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5):143-144.

[4]李晶.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保健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