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柯阳

黄石市第一技工学校  湖北黄石 435200

摘要: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它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中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对敬业、创新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建立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关键词:机械专业;中职教学;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都会进入到了工厂一线,进入到了与机器加工、制造有关的领域,但并不代表学生就不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干出一番成就。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中职学生一样可以在自身职业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因此,培养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十分重要。在中职院校的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基础上,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对职业的热爱,逐渐培养学生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使学生逐渐具备工匠精益、专注、极致的精神品质和职业责任感。

一、“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两个字,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坚定,一种踏实,一种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而“工匠精神”,则体现在各个领域,在各方面都能做到严谨,专注,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观念和态度,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管是找工作,还是找工作,都需要这种精神来支撑。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培养学生认真,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为学生毕业后能在各自职业领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育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促进中职教育的革新发展

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对人才需求在逐渐地增加,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场所,需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尤其是要强化对学生各项价值观念的有效培育,在此过程中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学校教育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上,虽然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并没有强化对学生各项思维和价值观念有效培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再加上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中职院校人才需求逐渐地增加,并且标准也上升到新的境界中,因此中职院校需要突出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展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每个教师能够站在工匠精神形成的角度入手来强化人才培养的力度,帮助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真正的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标准,进一步地增强中职院校的办学软实力,实现中职教育的革新发展。

(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新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革新传统的学习理念,并且以工匠精神为主要的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获得较强的综合实力,帮助学生职业生涯的完善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学校要自觉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职责,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学生的职业观念,以全面发展为主要的基础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把握机械类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再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严谨的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专业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做好基础课程建设,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首先就必须要做好基础课程的建设。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把中职机械专业主干课程“数控加工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作为重点。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应用最广泛、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技术,而加工工艺又是决定数控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把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学习好了,就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要通过对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主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并融入“工匠精神”元素,使这些课程更加符合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工匠精神”意识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职业精神,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水平。学校可以组织机械专业学生去参观各类制造业博览会,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组织学生去工厂体验职业实践,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学习工匠精神。最后,学校还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更新较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传统教学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等等。所以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应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2]。在中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机械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信念;在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与行业竞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

校企合作是中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与需求,让学生到企业中去,与生产一线的工人一起工作,接受企业实际生产活动的考验,从中学习工匠精神[3]。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设备先进、工艺先进的实训基地,也可以请企业工程师介绍先进制造技术在产品上的应用或请企业工程师介绍最新产品开发理念、工艺要求等。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产生认同,并将这种认同转化为强烈的情感和行动,使之在工作过程中认真、专注、精益求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匠人”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尺。在机械专业的教育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造力的全方位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和探究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工匠”的价值内涵,让他们在机械专业的学习中,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体会到追求完美的学习过程,逐步养成坚实的业务技能,拥有一种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

参考文献

[1]贾志颖.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103-104.

[2]周泽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竞赛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9(03):41-42.

[3]薛忠义.中职院校理实一体课程改革与工匠精神的培育[J].山东化工,2018(0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