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社会性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

刘苗苗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社会性视角下开展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也符合社会发展及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高职学生群体中,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期待的多元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从社会性视角出发,探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路径,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社会性视角;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引言

   革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能,不仅是促进高职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条件,还是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分类指导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创设和谐温馨校园环境,以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高职生可能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阶段,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高职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感到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厌学、自卑、焦虑以及厌恶老师等问题。

1.2学生家庭环境

 高职生在高考中的成绩大部分处于分数段以下,使他们的自卑感很强烈。一般情况下,考生考上了本科院校就觉得比较光彩;而考上了高职专科觉得是“专科学历”,有些抬不起头。家长希望子女能够弥补自己的遗憾,为此不断要求子女更加努力。然而,家长过高的期望往往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缺乏家庭鼓励和支持的情况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从而产生极大的自卑心理[3]。

1.3学校因素

 许多高职院校盲目地模仿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忽视了自身的特点。而众所周知,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培养研究性人才有着良好的效果。然而,这种课程设置并不适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等新的培养模式又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4社会因素

  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从二十年前开始普通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日益突出,“自主择业”也成了一种就业制度。在这种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跳槽”现象和“毕业生买方市场”等现实让学生感到恐慌和不安。这种种变化与一些学生的期望值相差甚远,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困惑、迷惘、焦虑不安。

2社会性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2.1注重心理潜力评估,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好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高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传统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测评以发现学生已有或潜在心理问题为主要目标,通常会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等心理测评量表,对高职学生心理潜力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并且很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辅导员不仅要通过心理评估发现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而且要综合、科学地评估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鉴于此,高职辅导员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生活、社会、家庭环境,教授学生使用积极心理测评量表的方法。例如,借助自陈式量表评估高职学生的性格力量,反映高职学生的六种美德,包括智慧与知识、勇气、爱、公正、节制、超越;利用沉浸量表反映高职学生对生活的投入,体现高职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在应用积极心理测评量表的同时,要注重对量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了解高职学生对重要生活实践、生活变迁、冲突等的心理态度、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理解高职学生对幸福、乐观、愉悦的定义。根据心理测评结果提炼积极心理因素,进一步掌握高职学生不同心理状态在行为、情绪、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体现,指导学生通过建构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等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且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2实施分类指导教育

 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教育。比如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应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重点应放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问题上,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应主要开展就业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指导教育。比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有各种病史的学生等特殊群体,要从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表现、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2.3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高职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学生参与度不足,投入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偏低。再加上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较为僵化,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局限,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课程缺乏兴趣,不能充分激活学生积极的心理潜力。面对此种情况,高职辅导员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让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产生幸福、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在这种积极心理状态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内化与吸收理论知识,主动测试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发现自己的积极心理潜能,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高职辅导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讲授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知识,用生活常见现象、高职学生经常接触的情境以及图片、视频等信息媒介呈现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对学习心理疏导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高职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在开展工作时向学生呈现当前不同专业的就业场景、毕业生人数等,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以职业发展为主线,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良好品格,如扎实的专业基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等。这样学生便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高职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而且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社会性视角出发,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疏导,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与培养,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防范与适时介入,以此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11):88-90.

[2]杜卉.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才智,2020(28):147-148.

[3]李佳.论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25):174-175.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83.

[4]雷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的构想[J].中国培训,2020(08):27-29.DOI:10.14149/j.cnki.ct.2020.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