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浅谈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

薛佳伟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集团校南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本文提出了适应不同学生心理需要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如灵活的课程设置、不同难度的活动设计、合理的分组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等。同时,本文还强调了评估和优化体育课组织形式的重要性,包括评估学生的反应和效果、教师的反思与改进,以及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与合作。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课;组织教学形式;心理需求;学生差异

1.研究目的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的发展,学生们日常活动时间减少、体力锻炼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体育课作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学校资源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体育课的现状并不理想。有的学校体育课时间紧,甚至出现球场设施残缺不全、缺一不可的现象;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因此,本文将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分析,通过课程设置灵活,活动设计难度不同,分组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位同学提高课堂效率,养成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竞争合作意识,提高抗挫能力。同时,本文还强调了评估和优化体育课组织形式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学习调研中的主要发现,提出了今后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方法

2.1文献综述

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体育课组织形式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影响和适应性。通过整理和归纳文献,可以得出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2.2问卷调查

设计并分发问卷给学生,了解他们对不同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心理需求和反应。问卷可以包括学生对不同组织形式中的参与度、满意度、自信心等方面的评价

2.3实地观察

在体育课上观察不同组织形式的实施,记录学生的动作和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知道不同的组织形式,他们的态度是什么,他们的反应是什么。

2.4访谈

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与学生深入交流关于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心理需求和体验感受。通过访谈,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和细节信息。

  1. 结果与分析

3.1心理需求与体育课的关系

3.1.1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自认与自尊: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一个关键的阶段,即自我认同与自尊的形成。在体育课中,他们希望被认可、肯定和尊重,以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应酬需求:学生渴望与同伴通过社交方式进行沟通,体验归属感和友谊。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和交往的机会,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成就感与好胜心:同学们都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希望自己能有成就感。他们渴望挑战和竞争,以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体育课提供了比赛和竞赛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性需求。

应对逆境能力:学生需要学会应变,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在逆境的时候。体育课通过提供困难的训练和挑战,帮助学生培养坚韧精神、适应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2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课

提供情感释放和调节:体育课提供了学生发泄情绪、释放压力和调节情绪的场所。学生通过肢体活动,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压力,减少焦虑、郁闷的情绪。

《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能力训练:体育课上的团队协作与竞技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与交往能力。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合作,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增强社交技巧。

提升自信与自尊: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可以通过体育课上的成功经验和正面反馈得到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了,迎难而上了,有了起色了,有了成就感了。

逆境应对与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体育课上的训练与比赛,对学生面对挫折与逆境时的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通过挑战和克服困难,学生学会坚持、努力和克服困难,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3.2 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

3.2.1灵活的课程设置

可以帮助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合适的运动内容和时长,并提供选择性的活动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能力水平: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如年龄、身体素质和发育情况等,并根据不同特点设置合适的运动内容和时长。对于年幼的学生,课程可以设计为灵活有趣的游戏形式,既能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又能培养兴趣和参与度。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可以加入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促进身体发育和提高体重控制能力。

提供自选活动项目: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体育课可为学生提供多种活动项目供选择。例如,设置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散打、瑜伽、舞蹈等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与。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体育课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他们在活动内容和安排方面的意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决策过程。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体育课的教学环境要积极向上,要鼓励学习,鼓励参与。教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投入到运动中去,既有正面的激励,又有积极的反馈。同时,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互动,了解学员的兴趣需求,并因势利导,做好相应的调整与支持,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  

3.2.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关怀,使体育课上得更有意义、更有动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倾听与尊重:给予学生充分的倾听和尊重,使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学生在倾听和尊重的同时,也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感受和看法,要保持豁达的心态,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胸有成竹。

互动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使互动关系建立良好。同学们能更好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通过积极的互动相互协作。

培养自信: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方法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鼓励学生尝试新的体育项目,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归属感:创建一个团体意识和归属感的环境。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感到他们属于一个大家庭,并且每个人都被接受和尊重。  

3.2.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体育课可以成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综合素质:

开放设问:将开放设问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边想边议。这些问题可以涉及运动技巧、策略、团队合作等方面,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探索式学习:提供一些实际场景或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实验。例如,在规定区域内设计一个新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合作并尝试不同的规则和策略。

学生主导的项目: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或课题,并组织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题活动:设计一些涉及实际问题的解题活动,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寻找解题思路。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锻炼,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锻炼。

提供挑战性任务: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挑战任务,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形式应注重适应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体能水平设计适当的运动项目,同时采取有趣且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个体差异也应该被充分考虑,给予学生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运动项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通过评估优化后,合理规划课堂组织教学形式,激发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切实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该重视和关注组织教学形式的设置,并在教学中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思琦. 武汉市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基本心理需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D].武汉体育学院,2023.DOI:10.27384/d.cnki.gwhtc.2023.000474.

[2]黄霞,胡小清. 体育教师需求支持对小学生校外身体活动参与意向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与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2022:1222-1224.DOI:10.26914/c.cnkihy.2022.010827.

[3]李加喜.如何上好高中女生体育课[J].体育视野,2021(16):49-51.

[4]王鹏宇,刘佳宁.学校体育心理环境对青少年个人与社会责任的预测: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效应[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4):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