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路径探究

任华俊1      周文芳2    王若同3   赵峰3

1.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机场路蓝天路1号

2.河北省石家庄石获北路37号

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机场路55号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助力现代教育稳定发展的关键,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加强这方面教育尤为重要。鉴于此,下面文章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教育改革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效教育;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工作

引言

心理健康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发展变革的背景下,社会大环境有所变化,公民个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线上平台、直播等方式成为主流。在此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来自多方的冲突和压力。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比例呈上升趋势。高校要结合学生实际、立足于学生需求,培养大学生建立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育人教育的重要抓手,凸显积极的教学性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发展理念,教师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实效,进一步创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局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每一门课程之中,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机制上,从而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使得育人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融合,塑造统一的教育和培训方式,凸显出鲜明的教育发展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其教学目标具备鲜明的发展特性。为此,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又要明确高校的职业性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育人教育的全面深化,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效率,凸显教学成果,为国家建设和培育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对大学生群体而言,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凸显了“内部”的教育和深化,更重视心理教育层面;另一方面,育人机制的建设,实现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推动,凸显了积极的教育成效。为此,教师要通过对育人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将良好的心理素养作为政治素养的重要前提。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内容和技巧的相互借鉴上,加速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

2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状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偏向于医疗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只注重心理问题,而不注重发展咨询,且教育对象大多是针对具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医疗模式影响。无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心态,以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也偏于课程化的趋势,定位不明确,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开展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不具备专业性,有些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作心理导师,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也缺少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差距很大,严重制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成效。

高校除了心理学专业以外,各大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心理学教育相对较少,尽管各大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但教学效果不显著。且学校在教学管理、设备、经费等各环节中,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很多高等职业学校中只有一个心理咨询室,且大多数的心理健康社团仅供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和了解,举行一些集体活动。不仅无法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无法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各方的压力。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教师水平还不够健全,与其他高等院校和专业课程相比,缺乏雄厚的教师资源。因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使高校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的压力。

3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路径

3.1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高校要组建一支具备交叉性、协作性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探讨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征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层次。从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出发,采取“引入—创设体验环境—进行体验—分享体验感受—体验内化应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心理测试、绘制自画像、自我分析报告和其他办法,使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开发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项目等,如开展角色扮演、心理剧和其他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感悟心理学知识,掌握解决心理问题技能,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技能应用在自身的生活中。

3.2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联动进行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线上教育也成为高校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依托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两种方式进行,利用两种方式的融会贯通和有效联动,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空间。由于课上时长的限制,教师在课上时间内无法向学生全面地讲述心理健康知识,那么可以通过线上课堂的方式对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自身的心理建设。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全校学生的数据,针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全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当前阶段遇到的学习或生活困惑。教师可以以当下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更加有针对性的作用。此外,线上咨询也是可以实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部分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后会有自卑感,与心理健康咨询老师进行线下交流时会胆怯,害怕其他学生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敢沟通,导致心理问题不断积压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而线上交流的形式不仅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更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向线上的咨询老师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自己产生的心理问题。教师通过线上聊天沟通的方式进行疏导,不仅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能以更加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方式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3.3高校应营造一个积极心理导向的文化氛围

从校园内部来看,应当充分建设良好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以充分助力校园文化的优化发展,对于高校校园来说,其物质文化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联系都能够将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充分展现出来。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来看,高校应当针对其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及校园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并将各种积极心理学元素有效融入其中,这样便能够在实践中实现对于学生自身品质和情操的培养。高校在开展校风、班风以及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着“积极”这一基本内容,着眼于全局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基于现行的各种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进而在各项实践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质量落实。

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前已经成为社会中的热门研究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复杂与多样化的特点,这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建立完善体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营造健康的心理教育与督导环境。

参考文献

[1]田刘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5):108-112.

[2]刘艳,王书元,姜思远.“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品位·经典,2022(19):91-92.

[3]李翠华.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与建构[J].山西青年,2022(19):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