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周丽君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  441000  湖北襄阳

要:高职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其心理危机的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应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本文阐述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并对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素质

心理问题是常见于高职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类问题,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受制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业、人际交往活动、家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情感等,高职大学生普遍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深化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认知,注意采取科学措施构建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力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原因

①主观因素。作为独立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面对相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是不同人对事件的主观判断,即主观因素。②自我认知与思维模式的偏差。有心理学观点表明,其实人对于应激事件本身并不会产生困难和挫折感,各种负面情绪产生是源于个体对应激事件的不同观点、看法与态度。对于那些出现心理危机的个体来说,他们通常表现为过分的自卑、自恋、自尊或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失真,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极易感到强烈的挫败感。同时,他们还具有聚焦式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会使这些具有心理危机的个体在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上缺少发散思维,不能将内心世界与外界进行联系,将全部的思维都集中在了眼前的遭遇上,从而导致自己意志消沉,甚至情绪失控。

2 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2.1完善与创新课内外教学、实践和管理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高校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围绕积极心理状态的养成,以课内课程与课外实践为双抓手,双管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覆盖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全覆盖。要发挥各年级各班辅导员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及时收集更新在校学生信息,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要关注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如家庭经济情况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主动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为学生的心理问题留下隐患。这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也是学习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要广泛地开设选修课,如家庭心理学、心理卫生等,这些选修课不仅吸引对于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吸引一些在自己的心理问题上有困惑的学生,未雨绸缪,方便学生自主地探索,纾解心理。此外,创新选修课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是吸引学生选修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选修课堂要避免填鸭式的教育或者枯燥乏味的说教,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手法,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力。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我们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制定符合现实并且长远的心理教育目标,完善创新心理教育方法,及时根据学生需要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高校要努力增加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完善与创新课内外教学、实践和管理,为大学生成才之路保驾护航。

2.2积极认知风格

大学生在面对突发性应急事件时最先、最快起作用的便是其对危机事件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不是根据事件的特殊性出现的具体化认知方式,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常规化稳定认知模式。换句话说,并不是危机事件决定了某个大学生会持有某种必然的消极认知,而是某个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决定了他对危机事件的看法与评价。正如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所述,导致心理问题的不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是对客观事件的看法和评价,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是心理危机出现的重要预测变量。

2.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丰富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对心理学、心理健康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更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想理论和人生成长,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心理学知识。不断融入多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现代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充分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资料和作业的推送、开展课堂讨论。构建丰富多维的教学载体,使得线上线下结合、课上课下联动,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并促进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除丰富教学媒体载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在知识传授中,将思政元素穿插在专业概念、原理中主动地传递给学生、在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中,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感悟,再通过案例分析、心理测试、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相关思政元素于无形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3 结语

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对于保障高职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对危机的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不同,导致危机产生的后果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心理危机对广大学生青年造成的影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曹睿.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国际公关,2020(09):178-179.

[2]卢宇婷,翟牡丹.微时代市场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3):216-217.

[3]王鹏洋. 加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研究[J]. 科教文汇,2021(19):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