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韩笑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黎明小学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综合素质,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既让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更加新颖,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正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对学生心理与精神世界进行积极的干预,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家校合作;有效策略;心理素质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及解决小学生在成长期间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科学的教育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与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小学开展家校合作,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也能推动学校与家庭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学校与家庭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进行形式上的互补,从而实现良好的心理教育目标与成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家校合作,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共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与关爱,更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引导。因此,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校合作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与政策的不断优化,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有所差异,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与发展。为此,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既要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教师及时的判断出学生是否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其也成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与家庭共同搭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教师的教育职责。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其心理发展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学校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的共同合作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积极阳光的心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与家庭期间的状态。在发现问题时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引导,从而调节学生的心理使其达到健康的状态,让小学生在双方共同合作下健康成长。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的策略

1.提高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成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优势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对于家庭而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教育大部分是由学校负责,家长只是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化的发展。但目前,学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一直是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未来的发展规划,与学校和教师共同合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校制定科学的家校合作计划,教师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议,并制定教育任务,完成对学生定期的综合评价,通过家校合作让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观察与引导。对一些思想相对陈旧的家长,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传达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意识,让家长意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使祖国未来的花朵茁壮成长。

2.积极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环境

由于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过分的溺爱孩子,这些都在无形中伤害孩子的成长,同时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这对教师的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当教师批评和引导一些任性的学生时,如果学生在回到家后对家长诉说被批评的事后,如果是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不仅不会让学生面对正确的问题,还会去责备学校与教师,这样的行为将会严重的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心理发展,严重阻碍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学校为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学校可以制定科学的合作管理制度,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实现互惠互利的合作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健康成长。

3.建立专业的协调机构,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的不断改革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但学校的教学是否成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家长与教师的共同职责,也是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庭多方面共同合作的过程。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信息与资源引导学生。如果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是很难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与发展规律。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专业的组织协调机构,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上到行政管理部门,下到家长委员会的家长,积极的协调和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与支持,实现统一管理,提高家校合作时效性与有效性。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为家长普及一些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家校合作更加专业,让教师和家长能够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科学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确保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使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

4.校园与家长增加活动的机会,深度了解学生的日常状态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与家长提供更多的沟通机会,通过开展家长会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状态,同时学校邀请心理咨询教师进行心理教育讲座,实现共同进步与学习的目标,并让家长体验学生校园生活。教师在家长会后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让家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状态及出现的问题,从而获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其次,小学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给予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家校合作,使其达到预期效果。

5.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与水平

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与水平能够推动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的工作都比较繁忙,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机会较少。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沟通的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为家长推动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得新闻或者资料,家长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科学的教育方式与现代化理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料,让家长能够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沟通与引导。家长在教师帮助下,掌握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确保家长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与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展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方式。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既能够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教师帮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家长对其未来发展与成长的关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中成长,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吉林教育,2021(Z1):132-133.

[2]彭文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2021(04):34-35.

[3]孙逸仙张舒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21(46):238.

[4]程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解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