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邱柏林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职业中学

摘要: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转变培养学生模式,从传统模式下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引 言

古诗词中不仅有着优美的意境,也饱含了诗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这些都是珍贵的精神财富。中职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并不少,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渗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开拓视野,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魅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一、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

中国古诗词可谓数量宏大、内容庞杂,中职教师在授课中应丰富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灵活形象的方法,传递出古诗词所蕴含的精髓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刻感知其中的各种意趣,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得以提升,最终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但是就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程中国古诗词学习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讲授方法单一的问题,通常是以传统讲授法为主,流程基本上是先通读、释疑、总结全文、朗读形式,这种方法自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如果经常使用,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二)诗词讲解不透彻

选入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有着深刻的内涵,极富教育价值,这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就更加重要。因此,中职教师在讲解古诗词内容时,除了讲解古诗词表面内容外,还要做好旁征博引,丰富古诗词教学内涵,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就当前发展情况来看,中职教师在古诗词授课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由于课时与课程计划的限制,教师在讲解古诗词内容时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讲解,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其他内容。同时也有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并不是非常高,除了古诗词基本知识,很难发挥出其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二、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的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指出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教师可以由此受到启发,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即在讲解古诗词前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古诗词鉴赏活动。

以《山居秋暝》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制作课件,分享多幅雨后山中秋景图,与学生共同对图片内容进行解读,并在师生讨论期间,将“人迹罕至”“山雨初霁”“皓月当空”“山泉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等关键词句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而言,这些优美、恬静的生活类图片可以有效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利引入教学活动,指出王维在《山居秋暝》一诗中模山范水,利用简短的文字概述自然美景。在本课学习期间,学生可以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与文学魅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深度鉴赏古诗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介绍王维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分析盛唐诗人“渴望步入仕途”的时代背景和王维逐渐“向往田园生活”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知人论世”这一传统哲学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通过解读诗歌,探讨“比兴”这一中国诗词中的传统表现手法,在强化自身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学习价值。

(二)挖掘教材,通过教材弘扬传统文化

为了实现传统文化对语文课堂的渗透,教学时,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能够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展开教学。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更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挖掘。由于古诗词是古代使用的文字,学生很难真正读懂,甚至可能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这时更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古诗文的表面意思上,还需要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教育教学,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烘托出万里长江的壮美景象,并且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有益于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帮助学生感受到赤壁古战场的壮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挖掘,加深学生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认识,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目的,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三)挖掘古诗词中内涵,提升人格修养

古诗词鉴赏期间,教师要给予学生听觉层面的享受,使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见、所闻、所想。教师可以播放与作者情感相关的音乐,也可以为学生吟诵与所学古诗词相关的文字,还可以朗诵背景故事,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以《从军行七首(其四)》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整体鉴赏这一古诗时,教师可以录制音频,在其中引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与本课教学古诗相关的诗句,并配以雄浑豪迈的音乐。通过聆听教师精心制作的音频,学生可以感受到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和守卫祖国的决心,并能够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军人们为保护祖国领土完整付出的努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边塞诗词的内涵,挖掘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能够在诗词的影响下,主动继承先贤为国家繁荣昌盛而不断奋起努力的精神。最终实现通过古诗词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四)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渗透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文字的艺术表达方式,又是时代生活背景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联系古诗词产生对生活的感悟。

以《长恨歌》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讲解安史之乱与杨玉环的联系,然后讲述政治背景和人物色彩,以及白居易通过《长恨歌》表达的感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比叙述诗词的历史背景与现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杨玉环爱情悲剧的因果关系,让学生以现代个人的思想去理解古诗词,使学生认识到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爱情之所以会以悲剧结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古诗词、理解古诗词。

结 语

古诗词教学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使学生在我国特色民俗、历史文化、精神文化等元素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价值理念,促使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晶晶.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研究[J].中学语文,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