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用历史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周莹

镇江市句容市郭庄中学  212434

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质就是历史文化内容教学与学生思想情感的相互碰撞,取决于学生能否产生共鸣。以中国古代史的教授为例,在讲述要教育学生学习古代历史知识的同时继承历史上的精神文明传统,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那么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哪些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育的内容呢?我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吾爱吾家,吾更爱吾国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传统美德,又是五育之首。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振兴而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之士作为榜样力量。张骞两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他们在御外侮、保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宣扬民族法威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从而产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忠诚,对自己祖国命运的关心,认识到国与家不可分离小我造就大我,树立对祖国应负的责任感。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生机和凝聚力,这将不断激励当代青少年们

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古代没有也不可能有"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但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人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悟出要治天下必须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道理,提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口号。比如就有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孟子有民贵君轻论,李世民有载舟覆舟说。还有历代仁人志士兴利除弊,络绎不绝。如大禹接父治水重任十年漂泊,疏导使民免于水患;李冰凿都江堰,佐川西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等,他们以其治绩牵动着人民的心,了有益于人民的事,所以世代传颂,有口皆碑。根据这些史实,我向学生指出,人类是社会中的人,人类要生存,社会提供了许多条件,每一个人都应当对社会做出贡献。作为文明古国的继承者,以"为人民服务"为发扬方向,理应比古人做得更多更好,思想境界应该更高,这样才无愧于古人。

三、人心齐,泰山移

在古代史中,存在着许多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同心团结而卒成大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流传到今,引为古训。如大泽乡起义中陈胜吴广遇雨揭竿而起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带领民众反抗秦的暴政,克敌致胜,成就张楚政权。我引述这些史实时,向学生指出,这些人物都处于封建时代,当遭受到压迫后,由于阶级局限性在一定时间内甘于忍受压迫。但是长期以后到了极限值,最终会奋起反抗并得益于团结的力量大,心一致团结在一起给封建政权沉重打击,以此满足自己的诉求。观今鉴古,我认为团结的力量应该在新的时期,注入新的内容,赋于新的意义,让它放射出新的光华。

至于教学方法上,我采取了下列几种:

一、对比

比如中外对比:如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时,指出中国在二三千年就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一样创造了古代文化,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讲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他科技成就时,指出我国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科技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祖冲的圆周率的成就比欧州早一千一百多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分历的确立要早三百年,讲授郑和航海史,指出就其规模大、时间早、活动范围广等方面都是当时西方生尘莫及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经济文化虽然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但只要我们振作精神,奋起直追,完全可以毫无逊色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课外配合法

由于历史教材内容多、课外少,课堂教学不可能对有关精神文明的内容补充过多,引伸太远,辅助的办法是课外配合。具体作法是: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定期活动,有计划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历史小丛书、参考书中的有关章节给学生阅读;或组织历史故事会,让学生看了书后讲历史故事;或在黑板报上开辟"历史之窗",定期登载有关古代精神文明的内容。这些活动对开阔学生垢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课内外应以课办为主、课外为辅,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补充,而不能本未倒置、主辅易位。

三、联系引伸法。

一是因事因地联系,如讲汉与西域的关系时,联系班超投笔以戎、弃文就武的故事;讲到春秋五霸时,说明浙江当时属于越国,联系越王勿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二是纵横联系,如凌晨元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依据时,纵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国孙吴派卫温到台湾,下及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在讲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规模时,横的联系可与当时世界科技成与航海史挂起钩来。这样不公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发挥了在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历史教学了如指掌三项任务在课堂实践中得到有机的、和谐的统一。

综上所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历史教学时要把学生当成能动的人。传授其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将目光放向其长远发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引入到每一节课堂中,用精神文明指引其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周莹,女,汉族  ,江苏镇江,出生年月:1995.06.28,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