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图形的平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3.1图形的平移

李万梅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学 71000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其基本性质,同时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本节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各种平移现象的共性,直观地认识平移,归纳、抽象出平移的概念,探索平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学习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图形的变换,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探索其基本性质,会简单的平移作图。

(2)经历探索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图形平移的定义,会用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及计算。

难点:图形平移性质的探索、归纳与运用。

二、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本节课特点,使用小组合作和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从建构理论出发,注重概念的形成,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到活动中去,让其经历“活动→问题→讨论与交流→总结”的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集中于问题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加快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2.学法分析

八年级学生要注重培养识图能力、运算能力、直觉猜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互动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列生活中的例子

问题(1)在电梯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电梯的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了吗?

学生:(同桌交流)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

问题(2)发生改变的是什么?

学生:位置。

问题(3)请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汽车的移动、天上飞行的飞机、在笔直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传送带上的箱子。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平移(板书:图形的平移)。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场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平移的感性认识。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图形平移的定义

通过学生描述、总结、归纳出图形平移的定义.(投影给出定义)

【归纳】

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教师演示)一本书从书桌的一边平移到另一边,书的大小、形状没有改变,只是它的位置有所变化.

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探究二: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互动2](多媒体动态演示)

△ABC经过平移得到△DEF,点A,B,C经过平移得到D,E,F .

(1)说出平移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2)观察并测量这些对应边和对应角之间的关系.

(3)线段AD、BE、C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

AB=DE, AC=DF, BC=EF;∠A=∠D ,∠B=∠E,∠C=∠F;AD∥CF∥BE,AD=CF=BE

[互动3]动手操作

自制一个纸片或利用三角板,借助纸片和直尺,将三角形按照某一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并回答:

(1)指出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观察并测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连接各对应顶点,观察并测量对应点的连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任意找出一组对应点(非顶点)并连接,观察它与其它对应顶点连线之间的关系.

[互动4]演示证明

(1)证明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2)证明平移后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引导学生证明可得出结论。

注:对应线段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对于四边形,可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同理可证。

【归纳】

平移的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DEF是由△ABC通过平移得到,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

(1)∠B=36°,∠F=78°,则∠DEF=_____,∠ACB=_____,∠A=_____,∠D=____.

(2)若AB=4cm,AC=3cm,BC=4.5cm,EC=2.5cm,则平移的距离是____,DF=___,CF=___.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探究三:简单的平移作图

1.平移线段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平移线段AB,使点A与点D重合,请出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

作法一:连结AD,过B作与AD平行且相等的线段BC,连结DC,线段DC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依据: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作法二:连接AD,过D作与AB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C,线段DC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依据: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三角形的作法

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作法一:连接AD;过B、C点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他们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

连接 DE、DF、EF,△DEF就是ΔABC平移后的图形.

依据: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问:还有其他方法作出图中的△DEF吗?

作法二:(1)过点D按射线AB的方向线段DE平行且等于AB

(2)过点D按射线AC的方向线段DF平行且等于AC

(3)连接EF, ΔDEF就是ΔABC平移后的图形.

问: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答: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归纳】

平移作图的步骤:

步骤1: (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步骤2: (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

步骤3: (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步骤4: (连)按原图形顺序连接各对应点.

例2: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出平移后的图形.

(三)随堂练习

1.(1)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若AB=5 cm,则CD=_________cm.

(2)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若∠ABC=52°,则∠EFG=_______,BF=________cm.

(3)将面积为3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_________三角形,面积是___________.

2. 如图,原来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BC方向平移线段BE的距离,就得到此图形,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AC∥DF; ②HE=5; ③CF=5; ④阴影部分面积为55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 如图,将等腰直角△ABC沿BC方向平移得△A1B1C1.若BC=3,△ABC与△A1B1C1重叠部分面积为2,则BB1=________.    

4. 如图,在△ABC中,AB=AC,BC=12cm,点D在AC上,DC=4cm.将线段DC沿着CB的方向平移7cm得到线段EF,点E,F分别落在边AB,BC上,则△EBF的周长为________cm。

9A22

(四)归纳小结

1、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平移作图

2、你还有哪些困惑?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67习题3.1

2.自己设计一幅由平移组成的图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