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1

责任与爱

黄晓蓉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深雪堂初级中校

9月,我接手了8年1班,又成为一名班主任,深知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让学生们在我的班级中懂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品德优良,能够自信的成长。我初一上他们道德与法治,对班上的情况基本了解,但对他们个人情况了解不深。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活动,我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班上40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18人,离异家庭学生15人。然而我们班有个同学给我印象特别“深”,让人头疼。

我们班的王同学,行为差、说话很难听、上课爱说话、遇事冲动,多次与同发生矛盾、学习无主动性、沉迷于手机游戏(买手机还是偷婆婆爷爷的钱)、跟母亲关系差,不听管教,多次发生矛盾。对于这种学生,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成因分析】

王同学出生于山东,2岁父母离异,跟母亲回老家,5岁时母亲再婚,并生一子,母亲长期在外卖葛根粉,一年回家一两次,长期由婆婆爷爷监管,缺乏真正的父母爱,缺乏人生的引路人,长期一个人独自成长。

【教育对策】

一是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每周周日返校,我与他交流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周五放学前与他交流一周的上课、作业、生活、与同学的交流、生活等情况,并交待周学习、生活、手机游戏、与婆婆爷爷相处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是利用小组合作,以生相助,友情感化 

   我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把他放在最好一个小组,组长与他签定帮护协议,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帮护。同学的帮助对一个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我希望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减少与同学间的矛盾,学会与人相处。

三是开展形式多校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做人

在活动中锻炼人,在活动中感化人。相继在班上开展一系列活动:国庆节感恩演讲比赛、重阳节给婆婆爷爷一封信、万圣节同学活动、感恩父母活动、庆元旦才艺表演、寒假参与劳动汇报会、三八节为母亲做事大比拼、清明节祭示活动交流会、五一在家劳动交流会、母亲节诗歌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教会他与同学、老师、父母、婆婆爷爷相处,感受到大家对他的爱。

四是尽量发掘他的闪光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我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王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他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师,关心集体,普通话好,跳舞有天赋。学校安排我班周一升旗仪式讲话时,我都让去准备发发言稿和演讲;让他参与学校升旗队员;让他参与学校舞蹈队,在今年的区舞蹈节中学校获得了二等奖,回校后我在全班表扬他,并他小组考核分加了10分,颁发证书。

五是家访电话,指导家长

为了让王同学得到更好的关爱关心,我到他家家访多次,与王同学爷爷婆婆交流,教给其爷爷婆婆教育管理、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手机游戏管理等。并经常电话联系了解王同学在家情况。我、王同学、他母亲微信视频多次,交流在校的生活、学习、锻炼、参加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并要求他母亲要多关心、表扬、鼓励王同学,要求每周给他打一次电话或视频一次,要求每月至少回家一次。

【教育效果】

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通过多方面努力以及他自身的努力,王同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现在行为习惯上明显进步、能与同学老师长辈正确相处、学习上有一定的进步、每周放假在家有自己的安排,不在沉迷于手机游戏。

【评价及反思】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转化问题学生成了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问题学生,往往是班级里的“另类”,对他们的管理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但是责任和爱心告诉我: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要放弃,也绝不能放弃。我作为教师有责任用我的真情和智慧,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以我真心去宽容、理解、尊重、关爱他们,当好他们的“引路人”。真诚的爱,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走向成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好的习惯,也为我班主任工作打开了一道德育的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