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热瓦甫的调查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2

哈密热瓦甫的调查与研究

买合木提江·艾尼

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新疆   830000

摘要:哈密热瓦甫作为维吾尔族的传统乐器,其发展历程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紧密相连。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哈密热瓦甫的形态塑造、演奏技巧的完善以及音乐表现的形式,使其成为哈密维吾尔族文化表达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本文致力于详述哈密热瓦甫的历时演进、乐器本体、演奏技巧及其演出场合,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以提供对此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哈密热瓦甫;维吾尔族;调查研究

1.与哈密热瓦甫共生的环境

中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呈现出多样性,反映出各民族在特定地域内深厚的文化底蕴。位于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其音乐文化的发展深受当地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与新疆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既是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也是由于当地人们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方式所致。

(1)哈密地区的地理环境

哈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新疆通往关内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相互交汇的重要通道。哈密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南部有山脉。哈密地区除了山地外,还分布着戈壁、沙漠和平原。此外,哈密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距离海洋较远。因此,它的气候特点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白昼时间长、日夜温差大、干燥少雨和蒸发强的特点。

(2)维吾尔族的人文环境

维吾尔族的人文环境丰富多彩,具有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遗产。在民居建筑方面,维吾尔族的建筑常常采用泥木结构、石材结构等建筑方式,同时也注重对建筑内外墙壁的精细雕刻和彩绘,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艺术美感的追求。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也是其文化遗产之一,音乐以弦乐为主,常常表达出对自然、家乡、亲人等的感情表达和对生命的热爱。

3哈密热瓦甫的历史

哈密热瓦甫起源于公元14世纪,是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热瓦普在喀什地区流行,被用作演奏和娱乐工具。后来,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中,以喇巴卜、喇叭卜之名载入史册。

在创制哈密热瓦甫时,维吾尔族人民主要吸收了波斯系乐器和印度系乐器的特点。例如,他们借鉴波斯乐器萨塔尔和印度乐器库布孜,创制出了细长柄、瓢形共鸣箱形制的弦乐器系列,即萨塔尔、热瓦甫、弹布尔、都塔尔。

2.哈密热瓦甫乐器本体

木材选择:制作哈密热瓦甫的木材必须经过精心的选择。桑木和核桃木都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坚硬,密度高,能够产生深沉而稳定的音质。哈密热瓦甫选择核桃木是因为哈密的气候导致核桃树受日照时间长,长势好。将所用木材切割成长方形并堆叠晾晒,期间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受光均匀度。为保证质量,需要经过至少三年自然风干,长时间的风干和日照使其密度提高。用这种木质制作的哈密热瓦甫音色优美动听。

共鸣箱的制作:共鸣箱是哈密热瓦甫的关键部分。制作前需根据乐器尺寸选择适当的核桃木料,切割成10cm高的方块形。现代乐器制作工具已转向电锯,取代了过去的手工锯。共鸣箱面径为23cm,挖制形状如瓢。制作需遵循古老形制,共鸣箱底部至琴颈厚度逐渐变浅。完成挖制后,需打磨表面并清除木屑,以获得纯净的音色。制作经验对乐器质量至关重要。

共鸣箱皮质的选择:为了使共鸣箱能够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需要在箱内铺设一层绒布或毡子。会选择用驴皮或蟒皮来蒙制共鸣箱,有些也会用马皮。这可能是由于当地物资匮乏,也体现出游牧文化的音乐和审美观念。

琴头制作:琴头是乐器的重要部分,它承载着弦轴和琴弦。制作时,要确保琴头的形状和尺寸与乐器的整体风格相协调。按照制作共鸣箱的方式,将选好的核桃木料切成大立方体木块,打磨至光滑。琴头最顶端为主奏弦最窄部分,约3.5cm。多余木料制成5cm等边三角形,内置琴颈处,共鸣箱留出3-4cm,用于连接琴杆和共鸣箱,并内置三角形固定。

琴杆制作:琴杆是连接琴头和共鸣箱的部分,它决定了乐器的整体结构和外观。制作时,要确保琴杆的直线度和光滑度。在安装共鸣弦的区域,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以确保共鸣弦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琴弦制作:哈密热瓦甫的关键部分是琴弦,现在被钢丝弦替代。钢丝弦因结实且声音响亮清脆,比肠衣弦更动听。制作时,要确保琴弦的强度和音色都达到最佳状态。安装时,要确保每根琴弦都处于正确的位置,并且固定稳固。

组装过程:最后一步是将共鸣箱、琴头和琴杆组装在一起。这个过程需要精确的配合和固定的技巧,以确保乐器各个部分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组装完毕后,要对乐器的外观进行打磨和抛光,以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和光滑。

调试与调音:完成组装后,需要对哈密热瓦甫进行最后的调试和调音。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制琴师傅对每个琴弦的音准进行精细的调整,以确保乐器发出优美而准确的音色。

总之,哈密热瓦甫的制作需要多道精细的工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一把音色优美、经久耐用的乐器。

3.哈密热瓦甫的表演

哈密热瓦甫是哈密木卡姆音乐体系中的核心伴奏乐器之一,与哈密艾捷克和达甫并称为哈密木卡姆的三大乐器。哈密艾捷克主要负责演奏高亢激昂的高音旋律,而哈密热瓦甫则主宰了中音部分,它那柔和且富有情感的音色为整个音乐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完美地弥补了哈密艾捷克在演奏中音部分的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哈密热瓦甫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乐器。人们常常会自发地弹奏哈密热瓦甫,或者与哈密艾捷克一同合作,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喜悦、感激或者情谊。特别是在冬季,艺人们更是在自家的炕头上,围绕着温暖的炉火演奏哈密热瓦甫,以述说冬季的温馨与情趣。

除了在哈密木卡姆音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哈密热瓦甫也是维吾尔族节庆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诺茹孜节是当地人迎春的节日,意味着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与汉族的春节意义相同。在诺茹孜节这个欢庆的节日里,维吾尔族人民会穿上色彩鲜艳的衣裳,载歌载舞,用哈密热瓦甫弹奏出欢快的音乐,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色彩。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哈密热瓦甫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吕禹竹. 维吾尔改良热瓦普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2]王万里. 哈密热瓦甫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3]黄适远.维吾尔族阿拉其热瓦甫制作技艺[J].丝绸之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