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想社会主义的“人类理想社会”美好愿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论空想社会主义的“人类理想社会”美好愿景

张铭宸  刘世昱

(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空想社会主义前后历经300多年,空想社会主义者先后萌生了“人类理想社会”的愿望、产生了带有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观念的“人类理想社会”、构想了“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

关键词:空想社会追;美好愿景;雏形

一、16-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萌生了人类理想社会的愿望

16世纪,英国封建制度迅速解体,加之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英国等欧洲国家殖民掠夺、财富的集聚、资源的攫取等,资本的“原始积累”给人们带来了无比深重的苦难。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被公认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该篇文章中,托马斯·莫尔把英国的“圈地运动”说成是“羊吃人”的运动,满怀悲愤地记述着失地农民的苦难:“这些不幸的人在各种逼迫之下非离开家园不可……却找不到安身的去处”“除去从事盗窃以致受绞刑外……或者除去沿途讨饭为生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何况即使讨饭为生,他们也是被当做到处浪荡不务正业的游民抓进监狱。”[1]尽管“乌托邦”意指子虚乌有的地方,但它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地位平等、集体劳动、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人类美好的愿望。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也指出,私有制社会“就好像一所培养罪恶的学校,培养出那么多的懒汉和恶棍,以致使国家濒于灭亡。”[2]他在《太阳城》中所构想的社会是一个彻底废除私有制,生产资料归公占有,由社会组织生产,每个人都从事劳动,实行按需分配、贤人治国的社会。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想把人民从苦难的世界中解放出来,进入“千载太平王国”。英国的温斯坦来想建立一个“自由共和国”,在那里,财产公有,人人参加劳动,各级权力机构由民主选举产生。

二、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产生了带有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观念的人类理想社会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兴盛于法国,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后发国家,到1789年才爆发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斗争。因此,18世纪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带有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特征,对私有制给无产者带来的恶劣影响批判得更深刻更激进,如摩莱里认为人类社会开始时是理性制度,那时的社会是公有制社会,后来理性制度遭到破坏,出现了非理性制度,非理性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并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之母”[3],是“一种普遍的瘟疫”,是一切“错误链条上”的“最初的一环”。摩莱里明确地把私有制看作一切政治现象和道德现象的原因,把一切政治现象和道德现象看作私有制的结果,但是他对存在于社会的一切罪恶的批判,还是以“自然法”为原则的,因此他的批判仍然没有超出道德谴责的范畴。马布里看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专制导致社会精神文化的沉沦和道德文明的极度堕落,认为私有制改变了人类本性,破坏了人类的善良、同情心和团结友爱等良好道德品质,使一切良好的道德品质皆从属于利益。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社会极端不平等和两极分化是道德品质败坏的总根源。他指出“在一个国家内,平等越少,虚荣、卑鄙、残酷、贪婪和暴虐就越多。”[4]巴贝夫不仅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法律制度进行了批判,还对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建立以财产公有,以“自由”“平等”“劳动”为基础的公众福利的“平等共和国”。因此,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等人都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实现未来“人类理想社会”的前提,但是他们的学说都是建立在自然学说与理性基础之上的,带有明显的理论思辨色彩。

三、19世纪三大空想家构想了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方式的兴起,资本主义也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们认识到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不是机器、货币、商品等给人带来罪恶行径,也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比如,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实业制度”,“实业制度”是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自由和平等、劳动成为每个人获得幸福的手段的社会。再比如,傅立叶认为富人和穷人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基本的阶级划分,他把这个社会中的富人称为“工厂主阶级”,穷人则称为“一无所有阶级”。他以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最为发达的英国为例,描绘了工人受剥削的悲惨情景,并且深刻地指出:“在文明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这样的文明制度“是颠倒世界,是社会地狱”“是恢复了的奴隶制度”。同时,他还认为未来的社会制度应是“和谐制度”,在“和谐制度”下人的各种“情欲”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劳动就恢复了本来的面目,真正成为人们的爱好,成为一种享受,而且劳动权成为“最主要的天赋人权”[5]。欧文设计的未来社会是“合作公社”,他主张“合作公社”实行财产公有制,在这一理想社会中,“当纯粹个人日常用品以外的一切东西都变成公有财产……人们自然会了解到财产公有制较之于引起灾祸的财产私有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6]按照欧文的设想,未来的“合作公社”是以实现人们普遍幸福为神圣目标,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制度保障。当然,他们的思想不能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归根结底这种理想社会只能是空想的,但是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现在制度的罪恶,生动地描绘了美好社会的愿景,构想了“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4.

[2][意]康帕内拉.太阳城[M].陈大维、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2.

[3][法]摩莱里.自然法典[M].黄建华、姜亚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71.

[4][法]马布利.马布利选集[M].何清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25.

[5][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3卷)[M].汪耀三、庞龙、冀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35.

[6][英]欧文.欧文选集(第2卷)[M].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

基金项目: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与化解研究”(项目编号:L22BKS008)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张铭宸(1987-),女,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世昱(1986-),男,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