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气象工作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3

延安时期气象工作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王理,冯璐,曹杰

(延安市气象局  716000)

摘要:我国气象历史底蕴深厚。有二十四节气、《论衡》、《雨雹对》等气象著作,有南北朝时 建立的“灵台候楼”世界上最早具有观象功能的观象台——山西临汾陶寺古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在军事、农业应用气象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延安时期;气象工作;历史地位;意义

引言:

近代,西方科技伴随工业革命崛起,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了气象科学日益完善之时,我国的气象科学发展却陷入了停滞。一直到1912年,民国成立中央观象台气象科,我国近代气象事业才开始起步,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凤凰山下成立了延安气象台,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气象台。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新中国的气象事业稳步发展,形成了天基、地基、空基为一体的气象强国。

1.人民气象事业诞生的背景

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南郊创办了我党最早的农业科学试验农场——光华农场,其中设有气象组,对降雨、温度等简单气象要素进行地面气象观测,保障农牧业的发展。1944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利,美军开始逐渐掌握战场优势,为了团结更多的抗日力量,同时也为掌握我党我军的政治、军事情报和我党各抗日根据地的气象情报,1944年7月,美军在延安设立军事观察组,地址位于现延安中学院内,由于我党也有创建人民气象事业的需求,在与我党多次商谈后,决定由在延安举办气象测报人员训练班,我方选派人员,美方派员协助训练,在陕甘宁边区及华北根据地建立20个气象站,每站1人,由美方提供所需的气象设备及无线通讯设备,三局通信总台将气象情报资料统一收集后交美方。协议达成后,我党抽调了学过气象的工作人员和美方人员一起训练学员,并抽调胡有贵、周文彩等21名学员学习气象,1945年3月,在延安清凉山成立了气象训练队,在经过3个月的学习后,队员们被分配到各解放区,建立了气象观测站。这是我党我军培养的第一批气象工作者。同年9月,在延安凤凰山下成立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气象台——延安气象台。

2.延安时期气象工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意义

1944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空军取得了绝对优势,为了获取最后的胜利,美军制定了一个登陆中国沿海,切断日军羽翼,日本本土的战略计划。当时美军的大型轰炸机B-29在执行轰炸日本本土及华北、东北等重点日控区时,急需我各解放区的气象情报。在我解放区的气象情报的支持下,美军轰炸机从将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战略轰炸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奈良等外均被摧毁。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达49%。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机体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协助美军在延安和根据地建立了气象站和电台网络,所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在当年中国10个气象站中排名第一。为美军飞行员提供了更安全的飞行条件,保障了对日本本土实施的战略轰炸任务。

3.延安时期气象工作的政治意义。

3.1延安时期的气象工作,是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彰显了气象工作的政治性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他们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事艰苦的工作。在中共七大上,围绕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的总任务,毛泽东明确地主张“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强调要转变思想,要一批一批地派干部到城市去,“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转到城市,准备夺取大城市,准备到城市做工作,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中央军委三局开始就筹备培养气象人才,接手国民党的气象机构。一是筹备了清凉山气象训练队,培养了我党我军第一批气象工作者,并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牢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从事艰苦的工作的思想,第一批清凉山气象训练队的成员在训练结束后,按照组织安排,冒着生命危险,赴陕甘宁、晋冀鲁豫等解放区建立了气象观测站。二是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凤凰山下成立了延安气象台,培养了一批气象工作者,这些气象工作者在解放战争中,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开始接手国民党的气象机构,为建立和发展新中国气象事业做好准备工作。傅涌泉、邹近蒙、苏中、曾宪波、张乃召等人先后接手了太原、天津、北平、华北、南京、上海等气象台,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波等人又先后筹办了第一个气象观测训练班和第一个无限定探空训练班,为新中国气象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延安时期气象工作是中共中央打破国民党的外交封锁,和美方直接接触的重要先决条件

1939年,反法西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从1939年起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对边区政府从军事、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封锁,在政治、新闻上也对边区政府进行隔离跟封锁。共产党和根据地在外交上形成了孤岛,美国曾多次建议派观察团到延安,但均未得到国民政府的同意。1944年,为了保障美军对日本本土及华北日占区的轰炸,美国对敌后根据地的军事情报及气象情报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1944年2月19日,罗斯福致函蒋介石,向其提出了向抗日根据地派遣美军观察组的要求。但蒋介石并没有答应罗斯福的请求。同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奉罗斯福总统之命访问重庆。华莱士在谈判桌旁与蒋苦斗三天,终于以美国驻重庆的B-29远程轰炸机队需要根据地军事及气象情报为借口,迫使蒋答应美方向延安派遣观察组的要求。美国人给这个观察组起了个绰号,叫做"迪克西使团"("迪克西"意指美国内战时期叛乱的南方诸州,在这里则暗指陕北解放区)。1944年7月,经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延安中共中央同意,首批美军观察组成员被派往延安,主要任务是“了解日军、伪军的情报,评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情况,以及利用边区为美海、空军提供气象情报等。”

3.3延安时期的气象工作,特别是和美军观察组的接触,标志着外交工作的开始

中共中央把接待“美军观察组”看做是外交工作的开始。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要求张乃召等人:“与美军观测组人员搞好合作,认真做好气象人员培训工作,迅速把人民气象事业建立起来”。气象训练队员们认真贯彻领导指示,认真虚心的向美方人员学习气象知识和技术,并在工作中尽力搞好配合,密切协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的接触,美方人员亲身感受到了我方的诚意合作、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及热情友好的态度,逐渐消除了对我军的戒备和提防,久而久之,我方气象工作人员并与美军观察组成员结下深厚友谊。并在交往中向美军观察组人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迎难而上的品质,对于美军观察组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军观察组从各个角度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组织结构、武器装备来源、衣食住行、受老百姓支持力度、抗日实力、战略战术,以及收集日本情报的潜力等方面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职业化与综合性分析,并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予以高度评价。对此,蒋介石非常气恼。档案显示,1944年蒋介石曾给国民党外交部长宋子文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中说:“驻渝外国大使馆向其政府提出国共形势之报告,常偏袒奸伪。查奸伪对外宣传无孔不入,于此更可见其深入。反之,亦可见我外交干部缺乏政治训练。”

3.4延安时期气象工作对国共和谈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气象保障作用

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国共两党进行了多次谈判,由于谈判地点多数设在重庆,对于飞机往返重庆之间的气象保障有了很高的要求,当时,政治斗争形势十分复杂。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采取“明修栈道,嗜渡陈仓”的计策,一方面电邀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方面加紧部署兵力,准备发动内战。在严峻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下,来往延安的飞机十分频繁,毛泽东主席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副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频繁来往于延安和重庆、南京等地开展统战工作:军事调处执行部叶剑英等领导人来往于北平与延安之间执行公务:加之在国统区搞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后,不少人都乘飞机回到延安;此外还有不少美军观察组人员来往和后勤保障的任务,因此,延安气象台的飞行气象服务任务相当繁重。每天都需进行定时观测,必要时加密观测,其数据通过电台发往北平和重庆。当时主要是提供延安本地当日天气实况及短时单站天气预报,为飞机起飞、降落于延安机场服务。

结语: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从重庆乘飞机回延安。飞机由重庆起飞时,浓雾重重,天低云暗。下午两点飞抵延安上空时,因云浓雾大,无法着陆,在决定返回西安时,迷失方向,误入山西,撞到兴县东南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而赞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人称“四八”惨案。“四八”惨案发生后,中央对于气象飞行保障更加重视,延安气象台人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飞行保障水平,在国共和谈中发挥这重要的气象保障作用。特别是毛主席赴重庆谈利期间,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在张乃召带领下,增加观测时次,增加观测项目,收集大量的气象情报,认真予以分析研究,确保主席的飞行万无一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执行力完成保障任务。并在随后为我党谈判代表往返延安与重庆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和情报。延安时期的气象工作,为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发展培养了第一批宝贵的气象人才。

参考文献:

[1] 《延安时代的气象事业》 气象出版社 1995年版

[2]《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哲学反思》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年版

[3]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解放军出版社 1984年版

[4] (美军观察组档案:揭秘真实的中共敌后抗日战场)

[5] 《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

作者简介:王理(1986.09),男,汉族,陕西吴起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党史、气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