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导向性的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基于任务导向性的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王佳琪

山东协和学院

关键词:任务导向  双侧训练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我国,卒中是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常见病,是由于脑内血管出现问题从而阻断脑内供血所造成的;这种病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它的致残率也颇为惊人。近年来,在我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中,尽管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防治工作任重道远[1]。据统计,大约一半以上的脑卒中幸存者存在遗留的持续性运动功能障碍,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产生严重影响[2]。中风后患者因肢体活动功能受损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所以,如何提高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质,就成为了康复的首要目的[3]

一般资料

将山东某医院康复科22年9月到23年1月收治的76名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因时间安排不开中途退出或者出院无法随访等原因,有16名不符合标准的患者退出实验。直到结束实验,共计有效实验人数60人,包含对照组30人,实验组30人。

两组患者年龄在30-65岁之间,病程小于6个月,其中脑出血32例,脑梗死28例;男40例,女20例。结果显示,两个小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的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实验研究,见表2-1。

表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性别

男    女

年龄

病程

病变性质

脑出血  脑梗死

对照组

30

19    11

52.84±5.83

35.69±9.18

17      13

实验组

30

21     9

50.67±5.28

35.71±7.41

15      15

P

0.157

0.524

0.918

0.15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康复训练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持续治疗4周。

(1)运动疗法25分钟/次,1次/天,5次/周。

①Baboth技术:a.床边运动;b.坐姿练习;c.从坐到站的过渡。

②肌肉力量练习:a.神经冲动传递训练;b.辅助训练;c.悬吊训练;d.主动性训练;e.耐受力训练。

③站立平衡训练:a.静态平衡训练;b.自动态平衡训练;c.他动态平衡训练。

(2)作业疗法25分钟/次,1次/天,5次/周。

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a.基础日常生活活动;b.功能性活动;c.艺术活动。

②良肢位摆放:a.仰卧位 (明显痉挛患者不宜用,容易出现压疮);b.健侧

卧位(患上健下体位,能促进血液流通,防止患腿浮肿);c.患侧卧位(健上患下体位,增强病体的感官刺激,有助于病体康复)。

(3)针灸:普通针刺与电针同时进行25分钟/次,1次/天,5次/周。

(4)物理因子疗法:低频电刺激 25分钟/次,1次/天,5次/周。

(5)康复器械:四肢联动,气压治疗各25分钟/次,1次/天,5次/周。

(6)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康复教育25分钟/次,1次/周。

2.2 实验组康复训练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组进行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为基础的双侧同向性或对称 性作业活动,25分钟/次,1次/天,5次/周,共4周。

包括:双手推拉抽屉;双手拿起桌上的水杯喝水;双手拿起苹果或者饼干送 到嘴边;双手搭积木;双手拧湿毛巾;双臂上举把毛巾挂到墙上;双手叠(轻薄)衣服;双手搬运放在地上的箱子;双手抛接球训练;双腿瑜伽球训练;双足交替上台阶;双桥运动等。可进行重复性锻炼,每项任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变化。

2.3评定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 FMA、MBI 和偏瘫手功能三种评定方法对疗效进行评估。 所有评定指标由一名经过正式培训的专业医师进行,并且要求患者本人及执行医 师不参与实验分组。

结果

3.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前后比较

表3-1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前后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

对照组

30

34.28±6.11

41.85±6.42

P0.05

实验组

30

33.92±6.08

46.05±6.87

P0.05

t

0.232

2.811

P

0.817

0.006

表3-2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定前后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

对照组

30

16.77±3.43

20.60±3.77

P0.05

实验组

30

17.05±3.51

25.36±4.14

P0.05

t

0.362

5.397

P

0.721

0.001

3.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前后比较

表3-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前后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

对照组

30

37.91±16.13

55.72±14.11

P0.05

实验组

30

39.48±15.25

64.22±13.57

P0.05

t

-0.386

-2.387

P

0.699

0.021

3.3 两组患者偏瘫手功能评定前后比较

表3-4  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手功能评定分级

组别

例数

废用手

辅助手C

辅助手B

辅助手A

对照组

30

7

8

10

5

实验组

30

6

11

11

2

表3-5  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手功能评定分级

组别

例数

提高

3

提高

2

提高

1

提高

0

加重

1

对照组

30

0

3

8

21

0

实验组

30

3

8

11

8

0

讨论

4.1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在作业疗法中,康复师一直以来都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上。功能异常的人要想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首先要做好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 治疗性工作是提高作业技巧和生活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将作业技能转换为 生活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本研究探讨任务导向性的双侧训练就是一种治疗 性的作业活动。治疗师可先安排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的一些步骤,当患者掌握 一定程序的作业技能后,治疗师方可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整项日常生活活动,例如: 本研究中双手上举把毛巾挂在墙上这一动作,先让患者自己完成洗脸活动,洗脸 的每个步骤要自己完成,然后再来完成双手上举把毛巾挂到墙上。发现任务导向 性的双侧训练更贴近实际生活,因此相较其他训练有更多机会在生活中练习,可 产生更大疗效。

4.2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实验分组仅分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即常规训练组和任务导向性双侧训 练组,后续研究可以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详细点的分组,根据患者不同阶段 的功能情况尝试设计差异更大的作业活动来练习。

基于最平常的训练和治疗以外,采用任务导向的双侧训练对病人的日常活动 功能障碍有明显康复效果,任务导向贴近生活实际,在平时的治疗和生活中训练 机会较多,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手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水 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手段。

结论

基于任务导向性的双侧训练对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以及增强脑卒中患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手功能效果显

著,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彭斌,张鸿祺,王伊龙,刘鸣,单春雷,曹雷,王凌霄,谢薇,王培健,马林.《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2):136-144.

[2]陈琪琪,林玲,周颖,李海燕.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江苏医药,2022(02):142-145.

[3]薛凯文;刘翔翔;张泽宇;王玉龙.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反应性研究进展[J].康复学报,2022,(04):374-380.

作者简介:王佳琪(2000年7月),女,汉族,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通讯作者:韩笑(1985年7月),男,回族,山东省泰安市,硕士研究生,讲师

,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