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刘丽飞

130432198411190151

摘要:药学是一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药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高职对于药学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为此,提高人才人文素养及技术技能水平,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动药学类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高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简单分析了我国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药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业建设质量提高、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训实习基地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服务平台的建立与管理体制完善等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尤为重要,为产业学院内涵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工作中,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实际需求,这是高职院校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围绕产业转型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根本需求,积极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将药学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重点,优化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改革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机制等,并协调推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各类资源整合实施深度产教融合,发挥各方力量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1产教融合在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效率,增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关键和抓手,能够切实增进学校与企业、医院之间的关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及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衔接起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新时代背景下,药学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拥有较为鲜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符合“健康中国”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常来讲,医药产业是我国健康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着重发展中药产业对确保大众健康,推动医药强省构建及壮大我国健康产业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推动药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医药产业发展,确保大众健康,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保障。其次,契合医药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需求。大健康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要注重研发技术的创新和人才培养,传统的高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产业的更新,导致大健康产业所需人才短缺但医疗人才就业压力大。此外,由于我国药学专业的培养要求较高、基础知识厚、课程门类多且学科交叉广,人才培养主要以“研究开发型”人才为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程度较低,致使学生就业创业难度提升,而借助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育结构,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2高职药学专业药学教学现状

当下高职院校在展开药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围绕药品生产以及供应为中心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完善课程体系。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主要以化学为主,有关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以及有机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学科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也比较注重药物的制备以及检验,有关药学课程的比例较少,在进行教学内容推进的过程中缺乏与临床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忽略了诊断学以及治疗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也导致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将课堂学习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进行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然而有关医学方面的知识却十分匮乏,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如何对疾病进行基本的诊断并且对治疗结果展开预测和分析能力较弱,同时在与患者进行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也往往存在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与患者展开有效的沟通,也不能够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

3药学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

3.1坚持政治引领,筑牢理想信念

我国教育领域发展中,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优化德技并修的根本育人体系。日常教学活动中,“立德”含义具体包括:(1)明大德,即培养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报效祖国,尽自己最大可能发挥聪明才智推动民族复兴及国家建设。(2)守公德,即要求青年一代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公德投入工作岗位。(3)严私德,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全面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将自己塑造成为具备高尚人格与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年一代。“树人”则是指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全身心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围绕“共建共管、共育共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教学中,要重视与企业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以此成立企业冠名订单班构建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即共建、共管、共育、共赢。(1)共建,主要指协调相关要素即所需资金、设备及技术等,校企积极合作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如药品生产实训车间与中西药房等。(2)共管,主要指专业群建设中形成学校带头、企业专业人员参与的格局,为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形成打好基础。为了培养更多高品质人才,校企双方通过岗位实习平台的建立,将企业数据实时推送给学生,以此充分共享校企资源。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实习交流群,促进校内外指导教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3)共育,主要指校企合作背景下双方签署有关育人协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了解药学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及企业发展文化,在企业师傅的引导下丰富自身实践技能。(4)共赢,主要指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开发合作基地,构建良好环境,保障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实训任务,保障师生实现共同进步。

3.3积极创新授课模式

实际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效选择规范的教学模式,一门课程可同时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授课,以此全面融合理论与实践。如医院药学课程中的治疗药物监测,基于常见临床问题搭配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其具体流程为:(1)先提出问题,包含什么是治疗药物监测、为何要进行此项工作、是否要监测所有药物及当前有哪些监测方法等。(2)安排学生到医院药学部门进行岗位实习,全面了解标本处理、上机检测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整个监测过程,深刻理解临床药物治疗中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意义。(3)返回课堂,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利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做好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分析,综合考虑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利用此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及时发现并解答存在的疑惑,增强学习热情的同时,为学生良好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我国药学院校的实践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是传统的化学专业培养模式,教学中医学素养培养缺乏。我国各药学专业院校的学生实践整体不足,药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较少。因此,在未来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加强与实践基地联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戚业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19.

[2]张勇,赵舒扬,胡莹莹.转化药学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创新能力[J].药学教育,2020,36(5):1-4.

[3]李稳国,邓亚琦,张林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风,2021(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