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孕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刘芹

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省成都市,641400

摘要】目的评价孕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设定区间为2021年2月~2023年4月,观察对象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筛选出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孕期保健指导,观察组采取孕期保健+饮食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结果两组产妇的血糖水平干预前差异无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以对照组结果为参照,观察组产妇的科学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和按时产检等行为评分显著更高,其不良妊娠结局概率明显偏低,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予以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孕期保健+饮食干预不仅能良好控制血糖,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还能大大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孕期保健;饮食干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阶段由于自身因素而出现的血糖异常升高现象,属于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妊娠孕妇的6%,若不尽早有效控制血糖,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对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导致孕妇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单纯用药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还需尽早对孕妇展开孕期保健宣教,科学指导其健康饮食和生活,能稳定控制血糖,还能提高孕期生活质量,促使孕产妇保持良好习惯积极配合治疗[2]。鉴于此,下文将对我社区中心纳入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孕期保健+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对血糖的控制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于2021年2月~2023年4月,从我社区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选出50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5例,年龄区间22~39岁,平均(29.66±2.51)岁,孕周35~41周,平均(38.11±1.06)周,平均BMI指数(23.56±1.33)kg/m2;观察组25例,年龄区间21~39岁,平均(30.05±2.33)岁,孕周36~41周,平均(38.99±1.02)周,平均BMI指数(23.63±1.37)kg/m2。2组资料的差异经软件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价值。

    纳入标准: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均为单胎妊娠;年龄20~40岁;均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恶性肿瘤、传染病史;精神障碍者;多囊卵巢综合症;实质性脏器功能受损者;凝血机制异常;认知、交流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孕期保健指导。从孕期产检开始为患者建立个人孕期档案,详细记录每次产检内容、时间和检查结果,面带微笑向孕产妇讲解每次产检的内容,一对一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诱因、症状、危害、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发放孕期保健宣传册,定期在社区开展孕期专题讲座,邀请孕妇及家属参与,学习更多妊娠知识,掌握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耐心指导孕妇学习胎动计数,告知其孕期正常的个人卫生和习惯等,叮嘱其日常多加强运动锻炼,通过孕妇操、瑜伽、散步等运动方式来活动身体,孕期按时产检,测量孕妇的体质量、腹围、宫高、血压等,定期监测血糖,结合血糖水平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叮嘱孕妇孕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更换贴身衣服,每晚坚持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如孕期出现恶露,应学会自我观察颜色和气味,并及时就医检查。观察组接受孕期保健指导和饮食干预,孕期保健同对照组一致,饮食干预包括:详细了解孕妇的饮食喜好,根据其体质量、运动消耗强度和营养需求等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膳食,要求患者孕妇饮食以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为主,多进食新鲜果蔬、豆类、奶制品和鸡蛋,重视各类维生素的补充,进食坚果、洋葱和猕猴桃等,荤素均衡搭配,要少食多餐,切勿暴饮暴食,合理控制每餐热量、脂肪的摄入量,忌食辛辣、生冷及油腻性食物,多以蒸、炖烹饪为主。

1.3观察指标

    测量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观察记录产妇发生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发生情况。

以自制的行为习惯量表评估孕妇孕期的科学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和按时产检等行为的配合情况,每项10分制,分值越高其习惯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描述,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s)描述,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血糖控制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5

7.75±1.22

4.15±0.51

9.24±2.77

6.01±0.78

9.88±2.42

5.17±0.64

对照组

25

7.65±1.29

5.33±0.81

9.41±2.63

7.56±1.99

9.91±2.43

7.01±1.05

t

-

0.282

6.164

0.223

3.626

0.044

7.482

P

-

0.779

0.000

0.825

0.001

0.965

0.000

2.2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概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妊娠结局比较(n,%)

组别

例数

羊水过多

胎膜早破

早产

妊娠结局发生率

观察组

25

1

0

0

1(4.00)

对照组

25

3

1

2

6(24.00)

X2

-

-

-

-

4.153

P

-

-

-

-

0.042

2.3行为习惯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孕期的各项行为习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行为习惯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科学饮食

坚持运动

血糖监测

按时产检

观察组

25

7.31±2.03

7.28±2.14

7.11±2.33

7.25±2.17

对照组

25

5.55±1.14

5.16±1.02

5.03±1.29

5.18±1.13

t

-

3.779

4.471

3.905

4.23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期首次出现糖代谢异常和糖耐量异常的情况,此病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危害大,会导致孕期出现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危害,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此类疾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孕期科学保健和饮食干预,综合调整来达到理想的妊娠效果[3]

    孕期保健指导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能对整个孕期提供科学的教育,联合饮食干预来提供个体化科学食谱,规范饮食禁忌项,其内容涉及对孕妇的产检、病情监测、行为习惯纠正、生活和运动方式调整等,综合全方面保健指导来进一步改善妊娠结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4-5]。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妇的血糖水平和不良妊娠结局概率均比对照组低,其各项行为习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证实孕期保健和饮食干预对良好控制血糖和综合改善妊娠结局的重要性。

综合上述,孕期保健+饮食干预能规范纠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行为习惯,改善妊娠结局,促使其血糖得到稳定控制,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熊岩砚.个体化孕期体质量和饮食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6):133-134,137.

[2]储华英,殷芳霞,李修英,等.围生期保健和营养指导对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3):2969-2971.

[3]梁洁.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饮食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8):197-200.

[4]杜志梅,倪燕,江若安,等.孕早期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体重、母儿结局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4):617-620.

[5]林太妹,冼小燕,赵丽燕.孕期健康行为改变配合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