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兴起后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意大利歌剧兴起后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影响

王江峰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意大利歌剧是世界三大歌剧之一,与法国歌剧、德国歌剧并称为世界三大歌剧。意大利歌剧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吸收了大量其他国家的优秀艺术成果,对其他国家的艺术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虽然中国在引进意大利歌剧方面起步较晚,但经过百年的努力与探索,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歌剧创作体系。本文将从意大利歌剧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创作中对意大利歌剧的借鉴与吸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中国歌剧创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中国歌剧发展影响

意大利歌剧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对于中国的歌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大利歌剧的兴起,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了传承和保护,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也促进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歌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此外,意大利歌剧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还促进了中国歌剧艺术与国际接轨。通过与国际知名艺术家合作,意大利歌剧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得到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了意大利歌剧的魅力。

一、意大利歌剧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改良主义思想为主,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文化及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在社会文化方面,则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主导思想,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来改造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其目的是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文化,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清政府开始从各方面对义和团进行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革命思想与革命活动,并试图用先进的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02年,意大利政府将他们国家所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意大利宪法》在罗马正式颁布。1904年,意大利政府又颁布了《米兰宪章》《米兰宪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极大地推动了意大利国内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主意识的增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年12月31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2月30日,袁世凯下令废除宣统皇帝退位诏书;1913年3月12日宣布接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等法律文件;同年6月1日宣布实行“五权分立”;同年8月1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这些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政治上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受到极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纷纷走上革命道路。1913年7月22日至8月20日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二次革命”;1914年1月5日至6月18日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护法运动”;1916年3月20日至6月26日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护法运动”;1917年8月6日至10月27日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护法运动”等等

这些政治事件和社会运动对中国传统封建专制制度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此背景下,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代表之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而大力宣传和弘扬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此时西方国家所推行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西方国家影响下开始涌现出一批深受其影响的文化艺术作品,如瓦格纳、威尔第等人创作的歌剧、歌剧电影《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935)、《阿依达》(1948)等。

二、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创作中对意大利歌剧的借鉴与吸收

从20世纪初到1949年,中国歌剧虽然受到了外国歌剧的影响,但并未完全“全盘西化”。20世纪20年代,中国歌剧在继承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方法与创作手法。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歌剧与外国歌剧的交流与借鉴从未停止过。可以说,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在对外来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和吸收的同时,也为中国本土民族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本土民族歌剧主要受到了俄国创作理念、欧洲创作模式以及法国创作手法的影响。1913年,《白毛女》在上海首演,中国本土民族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随着《白毛女》的成功演出,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是在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新兴剧院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在经济上也得不到支持。为了生存,剧院不得不被迫降低演出成本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剧院不得不放弃曾经精心打造的舞台形象,取而代之以简陋的布景、简陋的乐器、粗糙的表演等“廉价”手段来吸引观众。这些现象对中国本土民族歌剧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和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保护本土文化不被外来文化侵蚀和同化,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创作中借鉴与吸收外来艺术形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白毛女》不仅是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发展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作品,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一部民族歌剧作品。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下普通民众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思想情感以及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追求。《白毛女》在借鉴与吸收欧洲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50年代末结束这段时间内,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在借鉴与吸收外国艺术形式上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江姐》《刘胡兰》《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其中,《江姐》和《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民族歌剧第一次尝试使用革命历史题材进行创作。在这两部作品中,歌剧中借鉴了大量意大利歌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艺术元素,例如:“江姐”手中拿着“驳壳枪”、“小二黑”口中喊着“为人民服务”等;而“小二黑”口中喊着“为了新中国……”、“我是个小平民……”等具有典型意义与代表性意义的唱段也被吸收到了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创作中。

2.1剧本创作方面

中国本土民族歌剧的创作会受到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点。在剧本创作中,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可以借鉴意大利歌剧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音乐表现等方面的经验,从而使剧本更加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和观众的观念。

2.2音乐风格方面

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在音乐风格上可以借鉴意大利歌剧的特色。比如,意大利歌剧在音乐上强调节奏、旋律和和声,而中国本土民族歌剧也可以借鉴这种特点,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

2.3表演艺术方面

中国本土民族歌剧也可以借鉴意大利歌剧的表演艺术。比如,意大利歌剧在表演上注重声音和动作的表现力,而中国本土民族歌剧也可以学习这种技巧,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

2.4文化遗产方面

中国本土民族歌剧也能吸收意大利歌剧的文化遗产。比如,意大利歌剧中体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精神,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念在中国本土民族歌剧中也可以得到体现。

三、结语

意大利歌剧的出现与发展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歌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国歌剧在经历了从传统歌剧向民族歌剧的发展,在借鉴与吸收意大利歌剧创作经验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中,我们应当努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不断提高民族歌剧创作水平,不断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这样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艺术之美,才能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鞠耐.意大利歌剧兴起后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21(01):162-164.

[2]白雪娇.意大利歌剧繁荣发展的原因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杨全海.中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风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