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自主学习原则 — 以“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探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自主学习原则 — 以“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探究为例

曹永兵

  西安市经开第七中学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更直接的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归根到底是一个学生主体全面参与的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全面参与和活动后的自主评价。

关键词:自主学习 全面参与  自主评价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顾名思义,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万花筒,也是对老师指导及学生实践的挑战。王荣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一书中,专家李海林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比较特殊,它跟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从学习方式入手的,它不属于学科形态,而属于教学形态。”由于其特殊性,老师指导起来容易模式化、盲目化,学生开展活动容易表面化,肤浅化甚至会虎头蛇尾,事倍功半,收效不大并且逐渐失去兴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时甚至会在师生集体有意识的状态下被忽视甚至废弃。真正意义上的做法是在活动开始的那一刻,教师的角色就是迅速发现活动小组的准备做的如何,是否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极个别小组的学生还不能迅速进入角色,教师就需要帮助小组进行调整,以及帮助整个小组迅速沟通起来,而不是单个的去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就是帮助而不包办,交流而不代替。这样一来就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了学生,不会损伤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在“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活动前学生需要大量的占有资料,收集身边的文化遗产名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去做鉴定师,这个权力还是应该交给学生去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明确“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外延和内涵的界定等,教师的角色就完全是宏观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的核心内容上少走弯路。这就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也是教师角色应该具有的品质。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初期,需要学生去大量的占有资料,这个过程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无论如何,都得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是学生兴趣的原动力和兴趣的引发点。在“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在了解了文化遗产的目录后,会搜集许多一首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的第一步是进行归纳和去伪存真。

这一过程必须在课下完成。在占有的繁杂的资料中,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去挑选和界定,小组分工明确,合作的效率就高,组织员通过上网查资料、走访专家和自主界定,找出符合条件的项目。这一过程无疑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的锻炼和最大的挑战。由于先前分工的明确,接下来的内容文案、卡牌制作等环节自然是由小组中其他组员完成了,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但体现自主性,还是高效率的,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过去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策略的实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太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没有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时代,所有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的教学策略成了基础教育的主流和核心。这个意义就在于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权”没有被剥夺,由于在分工的前期就已经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因此才能达成分工和成员的各得其所,而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不同环节的探究,都会使不同分工的成员耳濡目染的受到启发和影响,这无疑是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在占有材料的过程中,去伪存真是需要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勇气和眼光的。否则,探究性活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三、学生的自主评价体现在学生探究成果的呈现和成果的衍化

学生探究成果的呈现一定是系统性的创造性成果,而非零散的碎片化的只言片语,这就需要活动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关于报告的撰写,一定是所有成员实际考察和前期探究的成果集结。除了报告格式的要求外,报告的内容需要撰写者的深思熟虑、成员的群策群力以及集体智慧的运用、有勇气和独到的眼光。报告的最终形成,也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综合评价。我们不能苛刻学生一定要有完全的创新内容,而是在前人智慧的的基础上有全体成员探究学习的独到之处和些许的闪光点。最后结晶的是学生达成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在基础教育的阶段不是我们应该期望的吗?坦诚地说,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对过去传统学习模式的最大改变了,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开端。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指出:“能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根据需要策划创意活动,从相关学科材料中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能广泛搜集信息,关注信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通过合作,能综合运用绘画、表演、创作等多种活动样式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对于活动呈现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除了开展班级模拟答辩会意外,还可以进行主题成果汇报,设置主要汇报人和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可以是本组的,也可以是其他组的。以用于对汇报人成果的补充和评价甚至质疑和反驳。例如,在“饮食文化”探究中,个别小组就会质疑,只是被大众情感认同的地方美食,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它不具备“非遗”的哪些特征和要素?这也许会成为答辩会最大的亮点。为了体现学生探究活动最大的自主化,这场呈现活动需要设置学生主持人,用于协调和串联整个活动,使活动过程显得紧凑而有效。至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人教社的张立霞老师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一文中说,“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体是学生,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全局的把握者,就像是坐在一盘棋面前的下棋者,面对一颗颗棋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利方向。学生选择的活动主题、采用的活动方式是否能够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活动过程是否前够学习搜集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学生是否能够自始至终保持热情,都需要教师从旁观察、及时引导。”

因此,在活动探究中宏观调控整个过程,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督促小组成员促成探究,指导解决个别成员内部的分歧、困难等教师的指导都是不可或缺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苦分。是为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团的式态,为了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所以说,综合件学习可以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语文学习的特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习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创造力,怡养品格。

参考资料:

①、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2页。

②、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页

③、 张立霞《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