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弘扬现状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弘扬现状浅析

常乐1,陆高原2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168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主要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既是个人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期盼,人民的愿望。本文从雷锋精神概述入手,提出当代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路上存在的问题,强调当代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的价值,分析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现状,从而提出大学生弘扬、传播雷锋精神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弘扬,路径

一、绪论

雷锋精神作为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的代表,成就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因此,雷锋不仅获得“中国好人”的美誉,雷锋精神更是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得雷锋成为世界上所有向往美好生活人们心中共同的英雄,雷锋精神也为人类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探索。通过深层分析,得出最恰当最适合大学生思想的方式方法。本文就高校对于雷锋精神的宣传、应用路径等现状以及行发现、分析问题与问题的解决,进而得出雷锋精神对于深入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雷锋精神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感召学生、让学生在其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性。从而阐述在大学生中对于弘扬雷锋精神的优势做法与不足,提出问题并分析与解决问题,将更有利于对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工作的开展。

二、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当代大学生对学雷锋,雷锋精神的认同感较低积极性较弱

据校内范围调查显示,有72.57%的学生认为,学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只是形式,仅有27.43%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不只是形式有远大的意义。大学生中此种观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多年来学雷锋活动的流于形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从小时候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到了现在的“雷锋可学不可学”,从坚定不移的“我们要学雷锋”到现在来探讨“雷锋精神是否过时”,观点的过度,思想的转变,进一步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强,雷锋精神认同感偏弱的现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高校的雷锋精神培育并没有针对学生呈现出的个性特点开展工作,没有针对大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进行教育活动。

2.2 学生在进行学雷锋活动中存在表面形式化、敷衍化

虽然高校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但就其影响力和实效性而言收效甚微,主要是对于雷锋精神培育工作得过且过,热衷“面子工程”,没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硬性将学雷锋活动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导致部分学生的反感。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理想的状况应当是出于对学雷锋价值观的认同,部分高校忽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硬性将参加学雷锋活动列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抵触情绪。

2.3 学生学习雷锋形式单一,学雷锋氛围较弱,单向“灌输式”的榜样教育

高校学雷锋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固定的模式和程序。部分高校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在形式上往往“以不变应万变”。大学生对于学校所树立的学雷锋活动榜样根本就不信服,不论是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以避免学生对雷锋精神进行自发的解读, 以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亦或是学生工作管理者出于对学雷锋活动的忽视而简单地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榜样教育模式来敷衍了事。 因此, 大学生群体对于学雷锋活动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三、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弘扬过程优化策略分析

3.1 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培育并提高大学生对雷锋精神认同感

高校雷锋精神培育必须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这个主渠道,才能达到效果。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要求,开展雷锋精神培育,提高雷锋精神培育的针对性,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开展雷锋精神培育,应结合大学生学科定位、学科属性,将雷锋精神融入学科思政中,将雷锋精神同“身边”的学科故事有机结合,找准雷锋精神资源与课程内容契合点,深挖雷锋精神“富矿”、汲取不竭“成长养分”,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具体呈现雷锋精神内涵,通过感性化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雷锋精神内涵。

3.2 构建雷锋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将雷锋精神落实到具体实践

很多高校只在雷锋活动月才掀起学雷锋的热潮,而平时却很少开展学雷锋活动。因此,必须构建雷锋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地雷锋纪念馆等“大思政课”基地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发掘更多优质志愿服务项目,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可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的操行评定机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3 利用各种网络媒体传播途径,加强雷锋精神宣传工作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推动雷锋精神培育

高校雷锋精神弘扬也应该在传统媒体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加快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不断丰富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提升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可利用校园网络、直播平台对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宣讲,以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文化展示,在线下打造沉浸式雷锋场馆体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雷锋氛围。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督,拿出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重要频道,报道雷锋精神的相关内容。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不能仅凭借高校的一己之力,更应该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要让大学生发挥学习雷锋精神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观意愿。其次,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为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要和学校同向而行,家长要端正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从而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四、总结

雷锋精神是以昂扬向上的风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产生凝聚力。雷锋作为优秀典型,始终以积极向上、乐观为人的心态,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化为自觉的行动和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一,只有每个个体的坚定使命感,以弘扬雷锋精神为宗旨的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增进情感认同,促进实践养成。

参考文献:

[1]黄蓉生.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2(11):37-41.

[2]董铁莹.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J].中国青年,2023(5):3.

[3]盛玉雷.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J].中国工会财会,2023(3):1.

[4]张钰.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3(1):3.

1作者简介:常乐(1992.8),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风景园林,讲师。

2作者简介:陆高原(2003.8),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在读,专业: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