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实践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实践方法探究

刘艳

142625198811200444

摘要:量感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合理应用到数学课堂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这对其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与长度单位有关的知识点会贯穿于各个学习阶段中,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而通过应用量感教学方法,便可显著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点的认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实践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教学;实践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有关量感方面的知识,例如长度、速度、时间、重量、角度、容积、体积以及面积等。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既要合理应用量感教学方法,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一、量感的相关概述

说到量感,人们常常会联想到数感,那么,量感与数感之间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呢?接下来将进行细致分析。课程标准中曾这样解释数感:数感指的是数与数量、运算结果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其强调的是对抽象出的数字的一种体现,与量并不存在直接联系。而数感借用著名教授史宁中的话来讲,它是可以去除后缀名词的,例如,一只鸡可用数字1进行表示、两个苹果可用数字2进行表示、三条裤子可用数字3进行表示……而量感却不可以去除量度单位,例如时间、长度、质量、体积的量,假如将其去掉,就会脱离现实情境。在小学学习阶段,量感大多是对长度、时间、质量、货币、容积、体积以及面积等的感性认知。另外,量感包含量的区分和量的判断两个核心要素,其中量的区分指的是从多个表示量的单位中选择与实际物体最为吻合的一个量,例如,在500千米/时、500千米/分和500千米/秒中选择客机正常行驶下的速度。而量的判断主要是指在不使用任何测量工具的条件下对任意量的大小进行估测与推断,比如目测学校操场的大小大约为多少平方米?由此不难看出,量感实际上就是指对量的客观感受[1]

二、小学数学量感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弱,所以在刚刚接触重量单位、长度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时容易记混克、千克、毫米、厘米、分米、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单位。而在量感教学中开展实际物品展示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这些计量单位的区别,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另外,从教学效果上来观察,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巩固其数学基础,进而避免他们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低级错误[2]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通过提问式形式来鼓励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一定推算与演绎。如在解决甲乙两地间距离问题时,一般会涉及到千米与米等单位,显而易见这类问题难以通过实际测量来求得最终结果。而通过开展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方式,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时间与速度来计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精准掌握度量单位换算公式,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运算能力[3]

三、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通过举办多种测量活动来提升量感体验

对于学生数学能力与量感能力的形成,需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不断提升,对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举办多种测量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在此前提下引导他们认真思考物体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使其形成独特数学见解。然而,因为生活中存在的物体具有多样性特点,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如何选择,针对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通过耐心引导学生感受物体的量来深入理解数学教学中的量。对于学生量感错误之处,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纠正,同时还要布置针对性学习任务来加深学生对量的认知,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为学生准备多种测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量感体验。首先,教师需准备好本节课需要应用到数学道具电子秤、苹果、大米等。接下来教师需对班级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小组分配,并向各组学生介绍清楚活动规则,即在最短时间内哪个小组可以称出苹果与大米最接近教师设计的重量值。最后,教师作为裁判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看一看哪个小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此次课堂任务。通过举办多种测量活动的教学形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使得学生更为深刻的把握量感,同时也可以明确学生对克与千克之间的微妙关系,使他们学会怎样转换重量单位[4]

(二)以日常活动为依据来培养学生的量感

小学数学量感教学实践中最常应用的方法就是以日常活动为依据来培养学生的量感,提高他们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量感教学,还要合理设计与量感相关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也要增加学生对生活的基本认知,这样一来,便可推动小学数学量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有关毫米、厘米、分米、米的知识点时,一方面教师需加强学生对常用量尺的认识,例如多长为1毫米,多长为1厘米、多长为一分米,多长为1米。另一方面,教师还需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长度单位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使其掌握量的表象,比如硬币厚度大约为1毫米,桌子高度大约为1米,瓜子长度大约为一厘米……总之,以日常活动为依据开展小学数学量感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量感,从而促进其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提升

[5]

(三)在实践活动中开展量感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量感教学活动时,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自己动手来真实测量物品长度,这一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量感。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如量、画、比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可帮助学生构建基础量感。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节课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表盘、秒针、分针以及时针的认识,便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如1分钟可以做多少个仰卧起坐、深呼吸一次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锻炼1小时可以消耗多少卡路里等。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真实体验时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感知时间量上积累经验,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认知时间单位[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教师需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并采用有效对策来促进量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葛强. 例谈小学数学量感实验教学的有效路径[J]. 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21(4):26-27.

[2]杨小彬. ——以"计量单位"教学为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析[J]. 新教师,2022(3):51-52.

[3]陈晓岚. 刍议小学数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22(2):79-80.

[4]汤武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以"长度单位"教学为例[J]. 江西教育,2022(19):65-66.

[5]童恬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0):104-106.

[6]徐蓉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22(28):81-82.

(142625198811200444)女,汉,山西省临汾市洪洞人,2014年毕业于晋中学院,专业化学,本科,小学教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