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

付明

新平县戛洒小学   653400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学生对音乐的美的感知,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音乐课堂,就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站在学生的兴趣角度,开展有别于传统僵硬的音乐教学模式,也就是开展趣味化的小学音乐教学。趣味化的小学音乐教学在当代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展现出其独特而有效的性质。

关键词趣味化;小学;音乐教学

引言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关系到中国人才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也是义务教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工作。培养和引导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文化,了解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经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所要传达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辨别和认识主流音乐文化等。要使小学音乐课堂更有效,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就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自新课改实行以来,素质教育便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教师若想在教学环节强化其综合素质,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对小学音乐教学而言,适时增设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可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音乐素养,使其在欢乐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引导者身份,令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讲述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二)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受小学生性格影响,只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及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其注意力,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创设趣味化课堂环境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环节,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对音乐课程进行探究。最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将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并掌握诸多乐理知识,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据悉,音乐教学的开展往往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生活中便可见其身影。尤其是在工作、生活业余,聆听者将更能直观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针对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明确音乐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并以有趣的音乐激发其学习热情,进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此外,在音乐欣赏环节,若想净化学生心灵,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乐曲演奏。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目光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心智偏小,往往好奇心很强,但自控能力又很弱,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基于这种特性,教师可以通过先创设情境,营造场景或情感氛围,达到吸引目光和注意力的目的。例如,对于《新年好》的教学,由于这首歌曲是英国歌曲,很多学生对于西方的新年认知有限,但谈到圣诞节、平安夜等节日,学生还是略有耳闻。因此在这首歌曲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播放《平安夜》,让学生先感受一下这首歌的曲调。当《平安夜》播放完后,教师便可以在与学生的问答式对话中,讲解相关西方的平安夜的故事,再逐步将学生引入到英国新年的话题中,所谈的话题可以是有关于英国新年的相关习俗:开门大吉、打井水等,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新年氛围。整堂课围绕着新年循序渐进地展开,当完成一系列铺垫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完全融入课堂中,歌曲《新年好》的教学效果自然显著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中国的新年与英国的新年做一番比较,简单提及两者的文化、习俗差异等,让课堂有始有终。

(二)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

在传统音乐课堂上,课堂几乎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课。在趣味化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则更倡导让学生占据音乐课堂的主要位置,而教师则更多地去扮演辅助者的角色。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程,音乐课上需要学生大胆地模仿,大胆地将声音释放出来,只有让学生意识到音乐课是属于学生自己的音乐课,学生才能更深刻地领略到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例如,对于《老爷爷赶鹅》的歌曲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歌词内容,再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去尝试模仿鹅行走时的姿态和鹅的叫声。对敢于尝试模仿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极大的赞誉,这种赞誉既是对模仿者的赞誉,同时也是对那些羞涩的学生的隐形鼓励。在学生的模仿过程中,教师同时播放与之匹配的歌曲《老爷爷赶鹅》。在这一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歌曲内容及相关因素进行阐释,再展开歌曲教学。课堂的末尾,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和教师的讲解有旋律有感情地演唱。一堂课结束,教师对于课堂的单独占用时间并不多,但课堂的活跃度,学生的参与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这堂课让学生结合了日常生活,感受到了歌曲里老爷爷愉快的心情,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使该堂的音乐课得到了升华。这种音乐和学生模仿动作相结合的课堂活动,除了使生活气息和音乐美相互融合,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音乐课堂的主角。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音乐教学期间,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在音乐任务的引导下,学生便能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进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整体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力。例如:在学习“小木匠”相关知识时,教师应明确组织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而后以活动方式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促进小组合作的有序进行,实现音乐教学的趣味化发展,为学生感知学习乐趣提供便利,最终强化音乐学习功效,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令学生由衷热爱音乐课程。

(四)师生合作,多方参与

在开展趣味化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寓教于乐”,即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游戏带入到音乐课堂之中。例如,对于《撒尼少年跳月来》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简单地给学生展示撒尼族的跳月舞步,然后以性别将学生划分为两个队伍进行歌舞竞赛。这种课堂展示在增添课堂乐趣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大概了解撒尼族的文化传统。又比如在学习《踏浪》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展示“踏”的动作,再让学生来模仿。待学生都对“踏”这一动作熟练后,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边“踏浪”边随着音乐唱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带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享受到团队合作的魅力。

(五)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

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要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于教师的思想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学状态的调节,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快乐,从而使自己爱上音乐,陶冶自己,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趣味化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并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且进行师生合作,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之中。只有开展趣味化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乐理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及获得更多超出课堂外的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悦.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J].求知导刊,2021(09):81-82.

[2]章悠.结合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北方音乐,2019,39(24):192+202.

[3]于亚平.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