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王船山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探究

秦燕华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内容摘要:王船山思想是湖湘文化的高地。本文从王船山思想中的教育的潜移默化与长远之功、教育的止于至善与实践之用、教育的教化明德与新民之用等三个方面,论述王船山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王船山  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 

王船山是湖湘文化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王船山著作中的原句,并将其列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王船山思想对高职学生人格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学术界、理论界及实践部门十分重视王船山思想精神及高职学生人格培育的研究,产生了系列成果。对王船山的学术化研究从建国之后开始出现热潮,涉及到哲学、史学、政治学、文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学生人格培育方面普遍存在地位弱化、目标模糊、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的问题,由此导致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评价差、意志消沉和不适应社会的状况频频出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亟须丰富学生人格培育的内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职学生人格培育工作,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背景下,挖掘王船山思想的当代价值正当时。挖掘王船山思想对高职学生人格养成的价值,可以丰富王船山思想研究的理论体系、可以丰富教育的时代内涵,为高职学生人格培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参考。王船山思想对提升高职学生人格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的潜移默化与长远之功

关于教育的思想,王船山认为,“盖王者治天下,不外乎政教之二端,语其本末,则教本也,政末也,语其先后,则政立而教可施焉 ”。政治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教育生存的土壤,决定了教育的成功的重要基础。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即时显效,而在于功德千古。

王船山秉持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性的长进非一日之功,是一个“日生则日成”、潜移默化的变化过程。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因绵生化的结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量变到质变,“日生”而后“日成”。船山的教育思想与传承了朴素的儒家观念,认为“孟子言性,孔子言习。性者天道,习者人道。……昔日之所知、所行、所闻、所见,高洋治乱丝,拔刀斩之,斯为直截。但于其中拣择可为、不可为,而欲姑存以便所熟习,终其身于下愚而已。”

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与长远之功,对于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捷,价值取向也变得更加功利。就职业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会过度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忽视精神人格的成长需求。职业教育对接岗位需求,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为目标,迎合普遍的功利性追求,人文教育的作用被轻视甚至无视,这是职业教育的现行弊端。船山教育思想中的长远教化思想,对当代职教行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教育的止于至善与实践之用

从王般山论述的教育目的来看,王船山以复礼作为君子为学之目标,意在将儒学改造为一种真正有助于培养道德与政治实践能力的君子之学。王船山看来,儒学应该被改造成为一种真正有助于培养道德与政治实践能力的君子之学。教育的意义重大,对人性形成的作用无其他手段可以替代,“失教”会导致肆无忌惮、难以逆转的人性之恶,其目的是教化人与生俱来的“性与天道”。那么,教育就是要教化人行善,端正品德与行为,而最终的目的则是“造士”,即培养国家有用之材。教育之本,“大学于治国平天下,言教不言养。”教育要培养心忧天下、有担当、有作为的士人,能运用才学兼济天下。船山认为,“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途。”倡导培养品德敦厚的正人君子。而读书人自私自利,心里无家国天下,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同时,王船山的知行观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了“知行有别,行重知轻”的观点,是时代的重大进步。

船山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致,具有较强的现代价值。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如同教育的两翼。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知识教育指向技术或技能,是学生适应岗位的基础。道德教育则保障人不成为一个没有人格、没有思想的机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教育应先于技术技能的教育。因为任何教育,任何岗位,如果失去了人的本位,其价值与不复存在,

三、教育的教化明德与新民之用

王船山传承儒家传统思想,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明明德”“新民”。明德即“德者有得之谓,人得之以为人也。由有此明德,故知有其可致而致之,意有其不可 欺而必诚焉,心有所取正以为正”。“明德”还是继承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要在“格、致、诚、正”的教育过程中使自己原本具有的品德外显。船山认为,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内容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教育应该引导学者坚守本位的同时,还要有效突破旧思想的束缚,守正而出新。“新民”则有教化民众思想与时俱进之意,使人在现世的生活实践中“明德”。“明德为新民之本,而非可早计其效于民新”,王船山倡导明德、新民的有机结合,这种思想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教育要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为国家培养贤才精英。

在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时代使命。而职业教育则要引导学生坚守初心,端正品德的同时,要具备创新精神意识。科技创新需要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则要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引导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参与技能应用,开发新的制造工艺、优化生产流程。这样才能在岗位上,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推动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推动行业、产业的发展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王船山思想中的教育的潜移默化与长远之功、教育的止于至善与实践之用、教育的教化明德与新民之用等内容,对当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启示作用。职业教育只有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兼顾学生的品德人格培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才能担负起培养“大国工匠”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M].长沙:岳麓书社,201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贺韧. 王夫之道德教育思想初探[J]. 民族论坛. 2006(06).

[4]肖剑平. 王船山人格理论的哲学意蕴及现代价值 [J]. 学术论坛 ,2010(01).

作者简介:秦燕华(1984-),女(汉族),湖南衡阳,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单位),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2021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自筹课题“王船山思想融入高职学生人格培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SP21YBC36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