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研究

孔维克

哈尔滨石油学院 邮编150028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新时代的艺术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能够适应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环境,成为了当今艺术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新文科的兴起,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旨在探讨新文科背景下,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在艺术专业中的应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和案例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文章同时讨论了该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文科;工作室制;交叉融合;实践教学;艺术专业

前言:工作室制是指将学生分组进入一个由老师或行业专家领导的小型工作室中,通过独立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工作室制已经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将工作室制与交叉融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则可以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探讨新文科背景下,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在艺术专业中的应用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对“工作室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

    随着新文科背景下教育理念的改变和社会对于跨界人才的需求,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共同的项目,相互交流、合作,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的交叉融合。重要性方面,首先,艺术专业交叉融合的“工作室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跨界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跨界交流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汇聚彼此的想法和视角,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最后,艺术专业交叉融合的“工作室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现今社会对于跨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院阶段就接受相关的培训和实践,为未来的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创新精神以及适应职场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某艺术高校的“草原工作室”为案例,对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

“草原工作室”是由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联合组建的一家跨学科的实验室型平台。该平台以开放性、协作性和创新性为特点,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在“草原工作室”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如设计、音乐、舞蹈、摄影等。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项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并最终呈现出作品。同时,老师和行业专家会定期到工作室进行指导和评估,提供实践中所需的技术和知识支持。

2.2 该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对“草原工作室”的实践教学进行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草原工作室”中,学生需要跨越不同的专业领域,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这种跨学科的实践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由于每个小组都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调、交流,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草原工作室”的实践项目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学生需要按照市场和行业的需求进行创作和呈现。这样的实践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市场,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草原工作室”中,老师和行业专家不仅提供技术和知识支持,还参与到实践项目中来,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这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并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2.3 该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草原工作室”是一种基于跨界合作的艺术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参与到共同的项目中,实现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的交叉融合。但是,在实践中,“草原工作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语言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上的困难。特别是在项目要求高度协作的情况下,这种差异可能会对项目的进展造成阻碍。其次,由于“草原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相对较新颖,学生对这种模式可能缺乏经验和认识,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过于重视自己专业领域,忽略其他领域”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出现固步自封或者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这会导致整个项目的效果并不理想。最后,由于“草原工作室”需要跨不同专业进行合作,所需的资源和设备也可能会比较复杂。如何协调好各种资源,并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草原工作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但也并非不可克服。通过更加有效的沟通、指导和资源整合等方式,可以让“草原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加顺利地进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策略

3.1 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2 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

    为了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校可以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跨学科交流活动、组建跨学科团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其他专业领域。

3.3 合理安排实践项目难度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合理安排实践项目的难度。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和行业专家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技术和知识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实践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结语:本文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在艺术专业中的应用,并以“草原工作室”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相关研究综述和实践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同时,文章也讨论了该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总之,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是符合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专业发展需求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值得在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9(01):78-80.

[2]谢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04):87-89.

[3]陈春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创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4):20-22.

本论文是202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专业交叉融合“工作室制”实践教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C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