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与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驱动式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与启示

袁丽娟

巩义市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郑州  451200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驱动式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成长。基于此,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针对驱动式项目化学习活动展开综合性的落实分析,以此让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更好开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高中数学

驱动式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稳定发展。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强调让学生得到综合性发展,借助驱动式项目化学习可以让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在任务、项目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强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

由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过于依靠,对这种单方面的信息传输模式习以为常,不愿积极地去思维,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一板一眼地去进行,这样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效应比较缺乏。数学学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在数学课程中,以实践和观察为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可以进行的实践教学十分局限,再加上同学的参与性不高,使得实践观察的功能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许多资源也没有被有效地使用。缺乏对课堂问题的认识;大多数时候,都是教师提问,同学去解答,但是,从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来看,不能只局限于对问题的总结,要让同学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再提一些新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设计阶段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借助真实的项目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诸多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因此,可以说,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上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学生创造创新思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影响。所以,根据目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目的为基础进行工作的安排。在进行备课工作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设计出可以体现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

高中数学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设计阶段,“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设计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主题和项目,例如,设计一个关于二次函数的项目,主题为“用二次函数预测未来的房价”。按照活动的主题和项目,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并分阶段分步骤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制定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掌握情况,例如,通过成果展示、口头演讲和书面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针对项目要求,设计适当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包括课件、PPT、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讨论和设计,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安排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实施和解决问题。在项目实践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包括技术支持、理论指导、学习资源等,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和效果。

(二)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至关重要,是一节课的开始,有效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投入到课内。导入的方式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而在这种情况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就会将重点放在情景引入上,让学生在一个真实有趣的情景中展开驱动式项目任务,从而将学生的主体性都调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为直接和可视化。一般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问题情景引导,通过录像、素材、模型展示等方式引入到情景中。这些“任务情景引入”与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相结合,将目前的教学目标定在了目前的教学内容上,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并向学生提问:“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学生可以在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的支持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或猜测。教师在第一步的时候,并没有急于将自己的答案给学生,相反,教师会在这个情景中,引出本节课程中的学习和探索的总任务,然后再逐步地指导学生去执行这些工作,并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最终将本节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来对引入的问题进行解答[2]

(三)高中数学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阶段

在学生投入到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中,可以靠着自己的独立思维来实现的,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去实现。但如果是综合性较高的,那么就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综合性分析判断,或者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引导。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执行这个驱动式项目活动,就必须事先把相关的资料或者资料都准备好,让学生在小队中进行分工,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分工,避免在小队中存在着不参加探索和协作的现象,让小队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加到这个驱动式项目活动的解答中来。教师会对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进行视察,对于遇到问题的小组,教师不能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在经过了小组的探讨之后,能够顺利地将问题解答出来,教师要适时地予以称赞和认可。如果没有得出结论的,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自己的想法

[3]

例如,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实例中高中数学老师开设了一个“房屋建筑设计”项目,从学生中选拔6名团队成员参与。项目目标是设计一栋房子的平面结构和立面设计,要求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难题。任务包括研究房子结构、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使用CAD软件制作模型。学生被允许在校内的计算机实验室使用CAD软件。老师提供了学习材料,如建筑设计书籍,以及课外学习资源的建议,包括互联网上的建筑设计课程和教程。团队成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时间表完成任务。其中,一些成员负责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他成员负责立面设计和制作模型。老师对学生的工作进行了监督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老师鼓励团队成员在小组内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团队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了房子的设计图纸和模型,并向老师进行了汇报。老师对团队的工作进行了评价,并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团队在校内举办了一个展示会,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和经验,分享项目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发现高中数学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经验。

综上所述,驱动式项目活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处理数学学问题的技能,还需要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设计优化,以此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中发现,该教学模式为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多,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思维,同时兼顾课堂时间的把控。

参考文献:

[1]杨晓岚,杨东红,李丽丽.新经济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生物教学融合研究[J].经济师,2022(10):145-146.

[2]雷小娟. 基于项目驱动法的高中信息技术学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普通高中生物学物理模型项目化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YB08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