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罗秋云

重庆市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    408415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对学生的发展不够重视。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工作,以育人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研究来选择最适合学生成长阶段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通过调动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师;新时代;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引言: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教师对课程的育人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要深化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就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着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育人的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

课程育人的理念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就是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课程育人的目标、价值、任务以及育人成效。目前,教师对课程育人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把应试教育的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却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方面进行研究。比如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否得到了改进和提升。

(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还不够深入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不足,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教学反思还停留在一些表层阶段,对课程、教材、学生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缺乏思考。仅仅是经验性总结,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在实践中缺乏正确的操作方法,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发挥出评价功能,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因此,在“双减”工作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思维定式和惯性做法,必须对课程、教材、学生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强化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育人为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改革应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在落实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同时,要关注语文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以语文课程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例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荷花》《紫藤萝瀑布》等课文都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课文中蕴含的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要注意通过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道德情操入手,重视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功能,通过诵读经典、感受文化、体验生活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进而帮助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品德。

(二)教师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

首先,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例如,在执教《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应对《中国汉字》这一板块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特点、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等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明。其次,教师还应向学生明确“学”是根本。中小学生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

传统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主,教师需要按照教材上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而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只能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学习和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死板、枯燥无味等问题。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学习困难,而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兴趣。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颐和园的宣传片或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更加直观地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北京人》这首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当时人们是如何对待这首歌曲的,促进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应该以生活为基础,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因为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如语文课文《落花生》《散步》等,这两篇文章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其中蕴含着许多道理,而且还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如果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过之后就结束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很浅薄的,对学生今后做人做事会有一定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课内外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安排。课后作业也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而又有一定难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题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改革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将语文课程与生活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利用课本中优美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组织同学们到图书馆阅读一些历史文化书籍,再如学校举办艺术节等活动时也可以积极开展文学作品朗诵等活动。在语文课程和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够使语文教学更有活力。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同学们到生活中收集材料、搜集信息等。

结束语:中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评价改革,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育人目标、价值、任务以及育人成效,全方位、全过程地落实教育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度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改进评价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推进,全国各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变革活动。在改革中,我们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育人目标、体现育人要求,聚焦“双减”工作,推动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后要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上的转型,在人才引进、绩效分配、评职称等众多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校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任伟.新理念新教学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1.

[2]王淑英.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3]吴良根.“积跬步·行千里”学生成长综合评价改革[J].初中生世界,2021(3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