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旁批,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巧用旁批,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郑巧蓉

福建省大田县鸿图中学

摘要“深阅读”是相比于“浅阅读”而言的一种阅读形式。脉络清晰地梳理文章的线索、至真至切给感知文章细节、深入浅出地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等,是“深阅读”的一些典型特征。巧妙地利用自读课文中的旁批,教师可引领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可让学生在阅读中训练思维能力、开阔知识视野、塑造文化品格,可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旁批为视点,学生可清晰梳理文章线索;以旁批为支点,学生可真切感知文本细节;以旁批为入点,学生可细致分析文章写作特点。

关键词旁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深阅读” 

自读课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种课文类型。与教读课文相比,自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理解、掌握、运用阅读方法,以及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理解困难、阅读障碍等。为了降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难度,启迪、引领学生有序、有趣、有效地阅读课文,编者在自读课文中融入了旁批。在深度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文章线索、感知文本细节、分析写作特点。巧妙地利用旁批,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一、以旁批为视点,梳理文章线索

清晰、完整地梳理文章中的线索,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一项基本任务。[1]然而,当学生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因其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梳理的结果往往也会不太准确。鉴于此,教师可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中的旁批为视点,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地梳理文章线索,以此理清文章框架。

“起笔引人思考,父亲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觉”,这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这篇课文中的第一段旁批。“父亲总觉得……台阶低”,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文章为什么起笔就要点名父亲的这种感觉?台阶低的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次意思又是什么……以该旁批为视点,学生往往会展开深入思考。以此为契机,学生就会逐渐对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一种清晰的认识,即这篇文章重点围绕“家里的台阶低”展开叙述。同时,聚焦“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会让父亲‘不自在’”这段旁批中,学生可对文章的线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纵览整篇文章,始于“台阶”,终于“台阶”。围绕“台阶”这条明线,学生还能够感知、体会到父亲的性格特征这一暗线。通过明暗交织的两条线索,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准确、细致、深入。

貌似只言片语的旁批,能够启迪、引领学生更为清晰、完整地梳理文章线索,能够助力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理解文章的内容。当然,自读课文中的旁批并不会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文章的结构,而启迪、引领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理清文章的结构。

二、以旁批为支点,感知文本细节

感知文本细节,是学生阅读理解的一项基本任务。[2]生动的语言描写、形象的动作描写、贴切的心理描写、适宜的环境描写、美丽的景色描写、逼真的神态描写等,都属于文本的细节。然而,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对文本细节的感知、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旁批为支点,感知文本中的细枝末节。

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这篇课文为例,以部分旁批内容为支点,学生可更为准确地感知文本的细节。“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在思考、分析、解决该问题时,学生需认真阅读课文,并寻找课文中描写蝉的窠的语句。通过研读语句,想象蝉的窠的细节。同时,学生还会不由自主地联想,或通过查阅资料广泛了解其他昆虫的窠的形态。之后,学生会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想象蝉的窠的形态,并从其中感悟蝉的性格特征。如此,学生对文本中描写蝉的窠的细节,理解得会更加透彻,认识得会更为清晰。“蝉只是顺着本能……对这小小的生命满怀悲悯。”这一句旁批,有助于学生深切感知作者对蝉的悲悯之情,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细节,以及真切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可看出,一些与文章细节内容相关的旁批,往往会成为学生理解文章细节内容的支点。在这些旁批的支撑、辅助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往往也会走深走实,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会稳步提升。

三、以旁批为入点,分析写作特点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更为通透地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可以发展、培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达到读写结合的目标。[3]自读课文中的一些旁批,可成为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一个入点。

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这篇课文为例,以教材中的部分旁批内容为入点,学生准确、细致、深入地分析了文章的写作特点。“将人类的行为与大雁对比……大雁是联合的先驱。”该旁批提示学生,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将人类的联合观念与大雁的联合观念。这种对比,能够让学生对“联合观念”有全、更深、更透的认识与理解。“观察、推测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这一句旁批为入点,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这一段文章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日常观察,发现了孤雁的一个共同特征——飞行和鸣叫频繁,且声调比较忧郁。从这些表现特征,作者推断孤雁是比较伤心的单身。在这里,作者运用了较为严谨、科学的写作方法。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科学性。同时,学生也可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显而易见,以旁批为切入点,学生可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可对文章的写作特色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从中感悟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将这种写作方法内化、转变为自身的一种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当初中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教师应启迪、引领、鼓励他们巧妙地利用旁批。或以旁批为视点,梳理文章的线索;或以旁批为支点,感知文章的细节;或以旁批为入点,分析写作的特点等。如此,旁批就会成为学生从“浅表化”阅读走向“深层次”阅读的一条蹊径。同时,在旁批的辅助之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颖.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旁批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22.

[2]张燕.自读课文旁批在语文读写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部编本七年级教材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30):95-96.

[3]杨晓旭.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旁批的教学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4):31-32.

注: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基于“深阅读”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旁批运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CZ2021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