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大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作业——三年级下册《面积》大单元作业设计实施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双减”下大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作业——三年级下册《面积》大单元作业设计实施案例

陈玉燕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小学    511430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本人对本单元“面积”的作业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一是基于整体概念认识的需求,二是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提升。本案例从基础必选、综合提高、能力拓展三个层次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完善学生的探索思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有新颖有特色的作业,给予学生作业的选择权,重视让孩子体验选择的过程。有“选择”必有“辨析”,有“辨析”必有“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是建立“面积”“面积单位”概念;二是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面积》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练习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体现面积的本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指向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二、作业设计思考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理解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及时巩固面积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解并辨析“面”与“面积”、“面积”与“周长”概念,体会面积守恒,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行估测,熟悉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熟练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我对本单元“面积”的作业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一是基于整体概念认识的需求,二是基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具体作业设计

(一)基础必选:我是数学摘星人

作业内容:启蒙星——为了理解、智趣星——为了掌握、卓越星——为了优秀

作业目标:通过对《面积》有关题型分层精选,抓住重点,因材施教,让各个学力水平的孩子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挑战的题,达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二)综合提高:

1.我是解题小大人

作业内容:计算下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IMG_256

作业目标:通过将周长与面积的知识点糅合到一起,让学生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分析解答,通过分割、平移、补全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选择最优的方法解答,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我是生活有心人

作业内容:一张桌子长100厘米,宽80厘米,要在这张桌子上铺一块台布,并且使台布在桌子的四周都垂下20厘米,那么应买一块多少平方分米的台布?

作业目标:数学来源于生活,让作业能“起”于生活,“启”迪思维,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画出桌布平面示意图,标出相应的数据,制定解题计划,接着结合图指出面积并计算。

(三)能力拓展:

1、我是数学小讲师

作业内容:面积是什么?它和周长有什么区别?请画一画,写一写,最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并用微视频的形式记录。

作业目标: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避免周长对于学生认识面积具有负迁移。通过鼓励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含义,将“面积”与“周长”进行对比,丰富认识,剥离“面积”与“周长”,进行“讲课”。学生若能理得清,定能讲得明,写得对,就能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用语言将思维外显,丰富学习路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都有信心学好数学。

2、我是最佳编辑

作业内容:绘制《面积》的思维导图,总结知识小报。

作业目标: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梳理过程中探究面积的秘密,加深对面积的理解,深入挖掘知识点的内容,理清知识脉络,找到知识间的联系,“画”出个人的数学思维和设计思路。

四、作业设计意图

此项大单元整合作业设计的设计意图,主要有三点:

(一)分层练习,减量提质。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掌握牢固,从而达到“减量提质”的目的,应对“传统作业模式”开始进化,减少批量作业,一刀切的低效任务,腾出更多的作业空间,增加个性化作业。针对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作业设计力争有层次、有梯度,体现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老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知道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要设计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有非常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多彩有趣,不拘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满足儿童好玩的天性,挖掘作业育人的价值,通过设计富有情趣的探究性作业,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数学作业中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想学数学。教师让学生动眼“看”数学,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开启数学的奇妙之旅。

(三)开放融合,展现个性。

    设计有新颖有特色的作业,给予学生作业的选择权,重视让孩子体验选择的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积极性。有“选择”必有“辨析”,有“辨析”必有“思考”。这样开放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探索知识的氛围浓,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发展性、灵活性,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应变能力,进一步深化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翠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3(02):34-36.
[2]李兴军.大单元视域下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以“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22(12):31-36.
[3]蒲欣宏.“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2(40):7-9.
[4]郑云娥.立足大单元 创设大情境 发展大思维——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混合运算》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2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