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活动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食育活动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胡婷婷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泊的提高,对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其中,食育课程即饮食方面相关的教育,包括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内容等。幼儿正处在事物认知的关键期,幼儿园在这个时期做好幼儿饮食教育很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念,帮助幼儿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意义。文章从食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出发,探究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开发方法,提出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发;实践;策略

引言

食育是指围绕饮食对幼儿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食物的来源、营养、搭配,以及饮食文化教育和体验。作为保教机构,幼儿园理应承担幼儿食育的重任。因此,我园将食育理念融入园本教研活动,在着力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了解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构建充满食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1开展幼儿食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食育就是人们将食物作为一种教学形态,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幼儿们进行讲解,培养他们健康意识的同时,将其文化内涵贯穿其中,并得到传承,从而在无形之中规范孩子们的个人行为以及家庭情感等,促使幼儿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此外,老师在制定课程安排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只局限于对孩子们的营养、健康教育,更多的应从孩子们的饮食方式、对食物的了解等方面进行,从而满足孩子们对食育课程的基本诉求。幼儿正处于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要通过食育课程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情况,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食育和劳动教育的目标相交叉

幼儿园食育的目标主要包括食知、食趣、食礼、食操四个维度,且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食知”指幼儿对食物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如对食物外形、生长规律和习性的认知、农耕的认知、食物烹饪的认知。“食趣”指幼儿对食物的情感态度,即悦纳健康食物、尊重并爱惜食物。“食礼”指幼儿认知、掌握“食”的礼仪和文化,如正确使用餐具、自主进食。“食操”指幼儿对食物进行操作,包括种植、选择、制作食物等方面。可见,食育不是纯粹地传授幼儿营养知识、培养幼儿饮食习惯,而是以“食”为载体对幼儿认知、情感、礼仪、能力的全面关照。同样,劳动教育也不是纯粹地让幼儿劳作,而是以“劳”为载体对幼儿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的全面培养。具体来看,幼儿劳动教育的总目标为: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勤俭节约、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萌发爱戴劳动人民、乐于劳动的劳动情感,发展创造性劳动思维。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食育的目标和劳动教育的目标是相交叉的。“食知”属于劳动知识的部分内容,“食趣”属于劳动情感的一部分,“食操”属于劳动技能的范围。

3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策略

食育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还可以邀请家长、社会热心人士协助,让幼儿在和谐健康的食育环境中,感受饮食、劳动等带来的美好体验。

3.1创设食育良好环境

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需要高度关注食育课程的教育环境。在食育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食育环境。在创设食育环境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食育课程的教育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食育环境的创设,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带领幼儿体验食育课程的快乐,让幼儿在无形中接受食育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饮食价值观念。

3.2结合实际情况促进食育营养师队伍的扩充

在幼儿园中,食育的主要实施者为幼儿园的营养师,幼儿营养师作为食育的落实主体,应树立正确的态度。上文中曾经提及,食育包含多项内容,只有营养师的综合素养达到较高的水准,对食育的内涵和理念做到充分掌握,才能实现食育效果的优化。为此,幼儿园要在与自身情况和幼儿特点充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幼儿园营养师队伍,聘请高水平的营养师,以此实现食育质量的提升。

在实现食育质量优化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营养师应注重不断提升本身的专业水平,拥有专业资质的营养师能够以幼儿园中幼儿群体的实际生长发育情况为依据,使幼儿逐渐领会食育的意义,将食育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与学习中,使幼儿切实获得更加独特、更加新颖的教育体验,并逐渐形成能够伴随其一生的饮食素养。除此之外,专业的营养师还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家长优化幼儿在家中的饮食结构,使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均衡营养的相关内容。通常来说,幼儿园所聘请的营养师应具备三方面的基本能力:首先,辨别动植物和农作物的能力;其次,熟知食品安全知识;第三,了解营养配餐方法与中西医结合的基本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饮食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营养师掌握一定的西医理论则能为选择和搭配幼儿膳食提供科学性保障。总之,为了提升幼儿园食育的健康性与合理性,幼儿园要在与自身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完善营养师聘请制度,引进更多的高素质营养师,促使幼儿园可以真正实现高水平的食育。

3.3精心组织,深化教研

在策划组织活动中,教师认真准备各类材料,如收集图片制作课件、自制示范视频和情境展板等。教师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幼儿,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发展观。在区域观摩活动中,我园强化全程观摩,认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动态化分析。同时,我园在教师指导、关注、评价,以及区域材料位置、投放种类、投放数量、投放方式等方面提问题、促教研。

3.4从餐桌拓展到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幼儿园在对食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将其表现在餐桌上,更多的是融入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到更多的食物。幼儿的认知本来就是非常立体的,如果只从单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就会有所偏失,不能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切入学习模式,例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还有助于孩子们对于食物有更全面的认知。例如,老师在食育课程教育中,首先可以通过孩子们最熟悉的农作物进行了解,最常见的玉米,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认识玉米的课程安排活动,首先给幼儿展示玉米实物,然后将其传递给幼儿不断流传下去,让每一位幼儿都对玉米有真实地感受。随后,给幼儿展示不同的玉米图片,讲解玉米的来历以及其营养价值、在饮食文化中的作用等,告诉孩子们玉米的口味,不同的做法、吃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对于玉米的兴趣,一方面可以挖掘孩子们的思维,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加强孩子们对于玉米的认识,从而产生依赖心理。因此,幼儿园应组织老师开展不同形式的食育课程,让幼儿认识到更多实物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其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从而促使孩子们对于食物产生更多的热情,培养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3.5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我园通过“食育主题活动”“食育工坊”“传统节日食育”“小帮厨活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形成科学饮食的意识、建立文明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根据季节特点开展“食育主题活动”,涵盖食物的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内容,增进幼儿对食物的认知和探究兴趣。在“金色最秋天”主题中,大三班开展了“秋天之桂花飘香”活动,通过桂花采集、桂花晾晒、桂花蜜制作、桂花蜜包装设计等环节,了解桂花的生长方式和营养,以及食品包装的相关知识。在“绿色春天”主题中,中二班开展了“清明之悠悠青团”活动,制作红豆馅的青团。考虑到中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我们用青汁代替艾草,简化青团制作步骤,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洗豆、煮豆、磨豆的步骤,体验冲泡青汁、加面团、加红豆馅的操作。整个活动中,除了接近明火和使用料理机,其他环节都由幼儿自主尝试。

又如,我们以“食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建立“食育工坊”,引导幼儿体验简单而健康的传统烹饪过程。在大班“小帮厨”中,幼儿制作面线糊、番薯粉、蔗糖等自主探索的愉悦体验;在中班“食育实践活动”中,幼儿尝试了水果糖葫芦、春卷、馄饨等美食的制作,将热闹的庙会搬到幼儿园;在小班“石磨豆浆”中,幼儿加黄豆、加水、推磨,见证“小豆子的神奇变身之旅”。同时,我们还将“餐前洗手”“安静用餐”“餐后漱口”等环节融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养成良好文明的用餐礼仪。

3.5以食物培植、制作、享用为线索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实践是劳动的本源属性,亦是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必备内容。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尚小,身体行为能力较弱,且劳动实践中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幼儿园劳动实践的内容往往受限。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活动多属于浅层次的体验式劳动。如,偶尔到种植园给植物浇浇水。这种形式化、浅层次的体验式劳动很难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基于这一现状,遵循教育目标全面性、教育内容适宜性、教育活动系统性的原则,本课题组探索出以食物培植—食物制作—食物享用为线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魅力与价值,感悟劳动与自然、社会、生命的关系,提高劳动素养。

首先,在食物培植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主要在室内或走廊自然角和户外种植区中开展。食物培植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在自然角和种植区栽种可供食用的植物。这一活动不是简单的幼儿挖土、教师发种、幼儿播种的单一、纯粹的体力劳动,而是融入了计划、协作和策略等心智内容,将幼儿大脑和身体相结合的劳动实践。以种植青菜为例,幼儿在开始种植之前需要了解青菜的基本知识,比如青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青菜在什么季节种植?它的生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积累了这些基本知识后,便可有序开始选种、翻土、播种等一系列体力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真切地体验到劳动的艰辛。随后,幼儿需要依据青菜种子的特点、土质、气候、播种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浇水的方法、时机、水量等。在浇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浇水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接下来,伴随着种子发芽,幼儿对劳动成果的好奇惊喜也冲淡了前期劳动的艰辛,剩下的是对劳动的热爱和渴望继续劳动的心情。当然,幼儿还会面临菜苗长密了如何做、青菜生病了怎么办等一系列难题。但是,青菜成长变化的过程会给予幼儿继续劳动的动力,推动幼儿迎难而上。在食物培植中,幼儿逐渐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也逐步提升。同时,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志力、协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其次,在食物烹饪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种植园的瓜果蔬菜在幼儿细心的照料下迎来了收获的季节,随之而来的食物烹饪活动将幼儿劳动的热情推到高潮,使劳动教育的价值充分得以体现。煎炒蒸煮能烹调出世间美味,油盐酱醋蕴含着生活真谛,食物烹饪活动将幼儿带入新的世界,让其在摘菜、择菜、洗菜、切菜、炒菜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会生活的真谛。为了使食物烹饪活动给予幼儿更深刻的劳动体验,幼儿园应该丰富烹饪活动的内容、形式。如,幼儿园可以开展美食制作比拼活动,让幼儿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制作一份美食,带到幼儿园供大家品尝、评选。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将录制的亲子制作美食的视频片段上传至班级群,在集体教学过程中,让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并采访“当事人”的劳动感受。此外,幼儿园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如:在清明节组织幼儿制作青团;可以组织大班幼儿轮流到厨房参加帮厨活动;可以让幼儿寻找当地的传统美食,学习传统食物的做法;还可以让幼儿动手动脑,尝试创新食物的做法。

3.6组织食育实践活动

第一,种植活动。幼儿园按照园区情况,设置种植区域。每当春耕到来之际,幼儿可以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劳作当中,种植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食物,这可以引导幼儿观察食物从种子到果实的整个过程,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食材。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这一个区域中种植一些玉米、花生等容易栽培的食物,带领幼儿目睹种子生根发芽、成熟结果的过程。在培育种子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认识到食材的来源过程、适合植物生长的条件等知识。利用这样的种植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幼儿感知食物来之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同时,幼儿参与粮食的生长过程可以帮助幼儿感知生命的意义。第二,烹饪活动。食育课程中的烹饪环节也属于重点内容,幼儿园可规划出相关的食育体验馆,幼儿可以采摘自己栽种的植物,轮流展开自主烹饪活动。如大班幼儿种植的葱已经成熟了,有些幼儿说“葱长得可真好,可以食用了”,还有的幼儿说“制作出葱花饼,肯定十分美味”。为了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让幼儿更全面、更深刻地认知葱花,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与“葱”相关的生活烹饪体验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葱的认识。在展开这一活动之前,幼儿可以集中探讨制作所需要使用到的工具以及材料,选择出最合适、最有实用价值的烹饪工具。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提前了解这部分食品的基础烹饪方式,或者在家中做好准备工作,以此激发幼儿想要充当“小小厨师”的欲望,提高幼儿的活动主动性。幼儿在制作、品尝、介绍食物的过程中,主动操作、大胆展开探索,体会成功的快乐。

结语

总之,幼儿作为成长的关键时期,身边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饮食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对孩子们的健康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教育中,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开展食育课程,转变孩子们传统的思想观念,摒弃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等,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此外,饮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是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同时,对于孩子们自身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学校以及老师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应更加注意食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加强孩子们对于健康饮食知识的了解,促使他们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幼儿园内开展幼儿食育课程,一方面可以加深孩子们对于食物的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引起重视,善于观察,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将课程的各个环节与生活紧密联系,及时发现食育元素,让孩子们对于食物有不一样的感知。因此,在开展食育课程的过程中,除了重视孩子的喜好之外,还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食育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艳丽.运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幼儿食育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3).

[2]景冬菊,牛丽萍.幼儿园食育之实践策略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4).

[3]徐霞.让食育课程走进幼儿园[J].好家长,2020,(28).

[4]王雅娟.幼儿园“食育”课程群建设的实施与探究[J].名师在线,2020,(8).

本论文系福建省幼儿教育研究基地园《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食育研究》课题[MJYKT2020-14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