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影视剧本创作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中等职业教育影视剧本创作教学改革研究

朱洁君

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要密切结合影视剧本的市场化运作,结合学生的兴趣,创设剧本写作环境,制定考评机制,按照企业、职业技能大赛对剧本的要求来衡量学生的创作成果。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阐明市场准入规则,贯彻中等职业教育理念,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根据真实任务,有目标、有系统地开展剧本创作,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影视剧本创作;教学改革

在跨媒介语境下,影视行业与编剧行业迎来了繁荣发展。而中国的编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优秀的编剧比较匮乏的问题。众所周知,优秀的剧本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石,同时优秀的影视作品也离不开编剧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影视创作也需要编剧具有工匠精神,通过剧本创作持续输出好故事和正能量。

一、教学思路的变革

纵观国内中职影视专业的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其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有限,只有教师在主动、单向地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学生较为被动,导致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大打折扣。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导致二者无法打破思想壁垒,自然也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验班级18、19、20、21影视动画班级的影视影像课程教学中分析总结得出课程教学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在课前,教师应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内容,确定课程的重难点,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课上突破重难点。在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与企业导师开展合作,共同完成授课,通过专家连线和现场教学、情境教学、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讲解、演示等手段解析重点知识,并开展实训。通过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现场教学成果打磨,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价。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素养”,是否将思政元素融入评价体系,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小组精准辅导。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课前———情感教学法的创新实践

影视教育是当代学校德育和美育的重要构成要素,这种全过程、动态的教育方式可以很好地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当代学生多为00后,他们心思细腻,情感丰富,想法多元,喜欢尝试新事物,比较喜欢使用新技术,对新媒体较为感兴趣,喜欢走出课堂,善于与人交往。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网站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比较强烈,所以教师应放宽创作限制,给足学生创作空间,鼓励学生借助B站、新片场等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借助剪映、Vue等平台完成创作。此外,教师还可借助真实案例,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创作。尤其要注重课前的采访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真人真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通过开展学生对主旋律影视剧的喜爱度调查发现,因性别差异,虽然男生和女生关注的主旋律题材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他们都对主旋律影视剧很感兴趣。学生借助视频平台观看了大量主旋律题材的微电影、影视片段,对该类题材形成了初步认知,并且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教学中,笔者将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真实事迹作为选题,依据校企合作单位的项目,让学生将故事改编成微电影剧本,由企业进行评比,最后选出合适的作品进行拍摄。通过与当地老人对话,感受英雄情怀,学生不仅获得了情感的涤荡,更树立了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因此,教师应结合“时代楷模”人物的事迹,以“人”论“事”,以“身”立“言”,注重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家风传承、劳动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合,不断探索举措“入微”、效果“入味”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课中———体验教学的创新运用

“电影+游戏”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的一种新业态,在这种变革下,传统影视创作模式逐渐被淘汰。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人物角色的感受、对人生的理解,使学生树立从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的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借助一些新技术、新的创作手段,例如虚拟现实技术、游戏制作技术等,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体验人物情感,后续完成剧本创作。教师可设计五个大关,即“塑造人物”“构建场景”“创作情节”“后期剪辑”“成片评比”。学生只有通过五关的考核,才能形成最终的成片。

()课后———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

在“政企学研用”的大背景下,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比较符合当今时代教育理念。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题材的喜好,实施差异化培养,设立订单班、创作班、兴趣班等不同方向的班级。其中,订单班主要为影视企业输送人才,以生产类型化影视作品为需求;创作班则是鼓励学生走艺术化道路;兴趣班是以陶冶情操为主,主要采用对经典影视剧本进行研读与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影视剧本的魅力。

最后,完善评价模式。教师可采用“双导师评价+学生互评+教学平台评价”的全方位评价体系,立体、多元地从学生学、教师教、考试考三个维度,实现对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学生自主开设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行为,教师可根据点赞、转发、评论数量进行考核评价,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实现就业。通过学生互评、双师评价、平台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树立科学、客观、综合的多维联动式评价体系,可对不同性格、不同优势、不同分工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正向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影视剧本创作。

三、结语

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密切结合影视剧本创作的市场化运作,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剧本写作环境,设立合理的考评与反馈机制。同时,要坚持市场导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康凌.特效在游戏开发及影视创作中的定位及意义[J].声屏世界,2019(2):45-46.

[2]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3]刘麟霄,张馨予,杨铮.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研究[J].出版广角,2018(24):67-69.

[4]袁小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影视剪辑教学游戏设计与实现[J].大众文艺,2019(6):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