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0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肖峰

伊春市友好区第二小学 153032

摘要:在人的一生中,困难和障碍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适当地处理困难,如果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反之则会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不同的学生遇到挫折时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反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下文讨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复原力建设战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抗挫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作为挫折教育的一部分,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陷入挫折,激发他们的潜力、面对困难的勇气,提高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是指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理解困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对挫折的认知更全面,在面对困难时,能坚定意志,帮助学生形成抗挫折能力。

一、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的关系

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第一,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克服挫折、战胜困难,这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与处理挫折。第二,体育能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具有愉悦身心的功能。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紧张、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身心放松,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也能积极应对。第三,体育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学生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因为知识能力、身体素质等问题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产生挫败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挫折,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第四,体育项目很多都是集体性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会团结协作,具备集体主义精神等,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以团队的力量去克服。第五,体育教学中难免包含一些激烈的对抗比赛,其中可能会出现比赛失败、发挥失常等挫折,而这些能考验学生排解与承受能力等。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可行且必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挫折教育与体育教育相辅相成。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学生差异性实施挫折教育

在小学体育实践中,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学习能力、体育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和差异,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遇到不同的困难当教师仅仅评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成绩时,一些未达到项目执行水平的学生感到沮丧和沮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表现出体育课的差异是司空见惯的事,教师必须重视 在尊重学生个人差异的基础上开展挫折教育,并提供适合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以便有效发挥学生挫折教育的领导作用。 例如,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学生身体和性格差异的教学方法。一些学生更外向,更积极,更快乐,更容易在体育课上交流。他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课堂活动和体育锻炼环境的能力,但也容易自我满足教师可以评估、提醒、批评、激励和创造一些沮丧的情况,削弱他们的意志,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问题和不足,激发他们的胜利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挫折教育往往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提供心理咨询和鼓励,激发对运动和锻炼的热情和兴趣,乐观而不是气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素质,促进合作交流与相互学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设计阶段性体育任务,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小学体育课在提高学生的意志和身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育课上,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设计阶段当学生对挫折的抵抗力较弱、态度消极时,教师必须设计体力要求较低的任务;一旦学生更能适应任务,老师就能为学生设计困难的任务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体育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及时报告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挑战中不断进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在挫折教育中,教师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科学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形成良好的反制态度。每个小学生的性格都有一些差异,面对困难和挫折心理能力也有一些差异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切实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自己身边和身边遭遇挫折的原因,并学会积极应对挫折。例如,当老师决定跳远时,他可以让学生设定一个困难的目标如果学生不及格,教师不应责备学生,而应帮助学生分析不及格的原因,根据自己的情况指导学生,确定学生的目标是否过高或不够,然后减少学生的目标或选择其他弥补差距的方法。

(三)运用分层教学法,增强学生自信心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有显著差异,所以在同样的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受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以跳高为例,同样的高度对个子较高的学生和个子较矮的学生难度是不一样的,高个子的学生可能轻轻松松就越过跳杠,而矮个子的学生即使拼尽全力也无法越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运用分层教学法,即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提升,又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打造快乐课堂

要想真正实现快乐课堂,就必须要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使其深入掌握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竞赛教学、程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综合应用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体验到优质的体育体验,让他们的兴趣之花在心里生根,让他们爱上体育。比如,在“快乐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消防员灭火”的相关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前准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消防员灭火的视频,让学生们在这节课上进行“救火活动”。在距离起跑点20米的地方设立记号,将学生分成两组站在起跑点上,出发后绕过记号处并返回,然后与下一个队员击掌后下一个学生才能出发,出发前这个学生还要做5个俯卧撑。在跑步的时候可以播放火灾警报或者使气氛紧张的音乐,让场景更加接近现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跑步能力、身体素质都能够得到提高,其反应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同时还能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和消防知识,可以说一举多得。

结束语

小学阶段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及身体健康成长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借助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体育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富娟.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探讨[J].求知导刊,2022(24):122-124.

[2]江峰.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4):64-65.

[3]王小冬.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122.

[4]刘晓岳,尹承军.浅析体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7):176.

[5]朱长广.加强小学体育挫折教育的意义[J].新课程(小学),2018(0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