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进行“抗挫折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有效地进行“抗挫折教育”

梁莉佳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中心小学 317511 

[摘要] 这个社会追求成功无可厚非,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主流思想。失败,是人生的微妙和必不可少的考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真的太渴望成功,即使涉及抗挫折教育,也是侧重在于不屈不挠,意志坚定,绝地反攻。这些说法没有错,但对处于低谷的孩子来说止于皮毛。那内心的孤独和沉重是很煎熬的。本文写的是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学校教育有哪些帮助策略。

[关键词] 失败  抗挫折教育 帮助策略

社会追求成功,人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教会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无论是砍樱桃的华盛顿,凿壁偷光的匡衡还是平地起楼的马云,都是成功的典范,又譬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譬如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的哪个战败的国王,这些口耳相传的人物,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   

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遭受挫折,但这也会是契机,是有意义的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抗挫折教育使学生自我驯化式地采取“积极”立场与扩张的情感取向。

学校抗挫折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和体育课堂。小学语文课文,借助记叙事情、童话、寓言、诗歌等形式,让学生明白文章中所表达的道理或含义,启发学生的心智。而体育课堂中的活动更让孩子明白公平竞争,冠军只有一个,但胜利者不止一个,让孩子注重过程,正确地理解失败,敢于面对挑战。

一、现状

1、粉饰的墙

学生看似已经铸就铜墙铁壁,可以抗击失败,但是蜻蜓点水的信息接收使其认知肤浅,在遭遇挫折时不堪一击。学生是开放的信息接受体。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互通交融,影响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像学生经常在看的课外读物,《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作文材料必备金句》、《读者》等是激励抗挫的读物。再加上时下碎片式的网络文章,高点击率和转发率的微信、微博中,励志、自强不息、坚持理想的哲理语录俯拾皆是,学生看得多。

2、说谎的舌

学生自欺欺人,没有在实际的学习中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仅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想一步登天。学生A在日记中写到:“我好苦恼,最近已经比以前努力很多了,可是成绩还是没有进步。不是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吗?”一位平时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需要家长在旁监督才会学习的孩子,日记中所说的这段时间的努力也就是近两个星期,每天完成了抄写作业,有去背诵老师布置的课文。他竟想通过这样的“努力”,短期内改变学习的窘况。

二、困难

1、过于频繁

学生如果没有体会过从克服困难到战胜困难的成功喜悦,在语文教学中难以再产生共鸣以至共情,语文课上不能获得预期的情感教育效果。在商业效益的推力下,部分失于自律的写作者,迎合大众思维简单化、情绪化的特质,无视逻辑,在鸡汤文中混进大量的成功学。家长接受了粗制滥造的信息,看了又兴奋,变可能性为必然性,认为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家长的用力念叨,再加上没有合理的移情策略,使孩子习以为常,甚至有了心理防御线。

2、过于急迫

“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耳闻熟详的名句,在语文课文的学习、日常作文训练中提到不少,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情感逻辑单纯,心里生成了线性的通行模式,“正面的过程”必然导致“正面的结果”,比如会有“只要我努力完成,这件事情一定能成功”的想法。并且,一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处于低谷的学生,在这些语句上得到了精神缓解和燃情斗志,却太急迫于它带来的提升、改变,当他们觉得没有如约带来“正面的结果”,难免会失望、迁怒、不相信。

三、策略

1、缓冲包容自我,接受现实

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以日记的形式将失败的经历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成长经验,吸取教训。帮助他们正视眼前的现状。然后帮助他们翻篇:跌倒了没关系,接下来的路才是重要的。要接受现实,我之前失败了,现在不继续努力,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再尝试,起码还有成功的可能。 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当下和以后。人在失败时总会一味沉溺于懊悔的回忆中,“如果我当初怎么样现在就不会这样了。”失败的打击会让人否定自己,失去自信,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包容自我,接受自己。有不足就弥补或扬长避短,学会和自己相处。成功的自己固然可爱,失败的自己依然值得珍惜。

等待孩子的逐步适应。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肯定会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我们既要给予善意的支持鼓励,同时也要愿意多给他们时间适应、缓冲。教师对学生的心就像父母对孩子的心,一热心,一着急,有时适得其反,把孩子推离了自己。如果孩子没准备好再次开始我们可以等一等。看情况,可以多给孩子几次机会时就不要吝啬。

2、深化课文思想,加强思辨

课文中的积极内容是抗挫折教育的基本素材,但不能断章取义。朴实的情感教育,不是修饰现实,不是情感过度,也不是把人生感悟强加于学生。语文课堂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真实情感,培养学生对周围人、事物的积极情感,奠定学生健康的心理基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辨。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应该比通俗文学更加知识系统化和科学化。

避免把学习、生活中的技术问题简化成努力问题和心态问题。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不要再工具式、麻醉式得说“只要努力就一定成功”。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我们不要无视逻辑的使用,虽然这句话强调了天才的与生俱来,但语文教师加强思辨,同样可以用它开展激励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就算是一个天才,有尤其宝贵的灵感,也少不了努力,作为普通的学生,又怎能不努力呢?学生不是进行什么高层次领域的创作,只是在学习最基础的知识。只要踏实努力,在学习基础知识时,99%的汗水就可以抵得上1%的灵感。从小夯实基础,慢慢累积知识,成长中灵感和智慧会更多。另外还可以拓展学习《伤仲永》的故事,深化思想,就算是天赋异禀的孩子,后天没有跟上教育,还是会泯然众人矣。

【参考文献】

[1]程勰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7,09:225-226.

[2]刘彬彬.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3]卢维明,黄丽萍.探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18+135.

[4]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