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黄国莉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金澜湾幼儿园365000

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传统文化素养更是幼儿们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幼儿教师应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教学,从而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文章主要分析了节日民俗文化与幼儿教学的结合必要性,并提出幼儿教学结合节日民俗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节日民俗文化;幼儿;文化素养;教学策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在国家发展与人才培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趋于边缘化,造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可能出现断层的情况。在幼儿课堂中进行优秀节日民俗文化与现代教学的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与学科素养,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幼儿教师应主动探寻幼儿课堂与节日民俗文化的结合点,发展幼儿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幼儿文化素养。

一、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帮助幼儿形成传统美德意识

中国传统佳节的传承与延续,就像一张优美的文化长卷,它的诗情画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包括春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等。节庆礼仪和习俗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道德观念。今天,中国传统节庆所蕴涵的美学意蕴和道德伦理仍然有着重大的生命和社会意义。在幼儿园里,以传统的节日为载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方式。

2.促进儿童的良好情绪发展

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经验。丰富、健康的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因素,情绪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儿童的情绪活动并非完全由自己决定,因此,必须加强对幼儿情感教育。中国传统的节庆都有对应的礼节和礼节,以体现伦理精神。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历史,其节日风俗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在深入了解其所蕴涵的教育意蕴后,把握其核心内涵,把握其要领,加以甄别,找到并凸显其精髓,再设计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健康情绪。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重阳、春节等各种活动中,让孩子们体会到家庭和睦、尊老爱老的精神,从而产生愉悦、舒适的情感体验。

3.推动儿童的社会发展

从幼儿园的视角来看,尽管幼儿园的主要职能是人的社会化,但这并非其全部,而是由家庭、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幼儿了解世界、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型教室。节庆是一项大型的社会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想,从而推动了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二、传统节日教育幼儿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环境

每一年的传统节日都是培养孩子的很好的机会,在传统的节庆到来之前,我们首先要创造与此有关的教育情境。比如,在元宵节前夜,老师们用旧纸盒、旧瓶子等旧物件,制作了很多圆的、立体的、平面的、颜色鲜艳的灯笼,并配以简单的灯谜,让孩子们在视觉上感受到了元宵节。

2.使用教育工具

儿童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初步理解其内涵,在教学中培养其基本的能力和爱国情怀,这是我们进行传统节庆教学活动的宗旨。在传统的节庆前夕,老师在活动室内布置有特色的装饰品和图片,让孩子们主动地观察周围的细微变化,通过提问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更直观地体会到节日的特征。例如,在清明来临的时候,幼儿园组织了大中班的孩子们亲手做了一朵白色的小花朵,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扫墓仪式,重视儿童着装的庄重,以祭祀活动唤起孩子们对清明的认识。我们要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也要向孩子们灌输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敬畏和感激。

3.在一天的活动中融入传统的节庆教育

幼儿园一天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传统的节庆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每一个环节,让它们彼此渗透、融合,它与儿童歌曲、故事、谈话等活动相融合。例如“拜年”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气氛,学会说祝福的话。在把传统节庆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我们还在节庆活动中组织了诸如中秋节赏月、闹元宵游园等主题活动。透过团体庆典,让孩子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只有真正的使用新型的技术与方法来完成日常的语文教学才能够极大的提高幼儿班级幼儿的个人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幼儿课堂的实际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幼儿教师也可以使用班级文化长廊、后黑板报等等地点来进行语文传统文化知识的展示,并与幼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幼儿的学习心理与基础水平,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幼儿语文传统文化课堂的实际成效,促进幼儿自己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文化墙、后黑板进行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孟母三迁等卡通画的展示,以此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5.家园共育,让幼儿更全面认识传统节日

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之源,是生命教育之源。家庭是幼儿生命、学习、成长的首要环境,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做到“家”互动,父母与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协调统一,才能有效地推动儿童的成长。首先,我们以“家长学校日”的形式,向父母呈现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计划,让父母对节庆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了解到「幼儿园」的发展趋势,进而产生参加的意愿。其次,在节庆活动开始前,教师会利用父母QQ群、微信群、智慧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节庆活动的内容安排,并邀请家长帮助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充实他们的假期体验,让父母明白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和他们在家里应该如何合作。比如,过年时,家里就会挂上各种各样的节日装饰,在元宵节,父母可以在家里挂上自己制作的灯笼,和小朋友们猜灯谜。此外,父母也可以增加儿童的假期故事,增加儿童的视野,并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传统的文化。同时,教师也会邀请父母到园内参与,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感受中国的欢乐,让父母了解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教育成效。

综上所述,学校课堂的传统文化课程也承载了很大的教育传统功能,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具体和学校特点来不断地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来增进幼儿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幼儿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董海凤.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J].青春岁月,2011,(09).

[2]李汉秋.让传统佳节温润民族精神[J].红旗文稿,2005,(08).

[3]黄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