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法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基于问题导学法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徐杰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海河学校   江苏泰州 22576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所关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围绕着问题深入探究和分析,准确把握其中的数学知识,最终实现其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小学数学;数学素养

问题导学法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导学模式,重视学生思维的发散,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同时还需及时进行测评反思,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数学知识,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实现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述

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作为载体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设计引导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分析、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拥有深刻教育内涵的教学模式。首先,问题导学法遵从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需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经验、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所建立的,因而这一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完全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情况为教学依据;其次,问题导学法中的关键在于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问题;最后,问题导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而这就能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导学模式,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阶段,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1]。为了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打造问题导学情境,快速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位数和两位数相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取数字相加的问题。在完成基本知识的讲解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提炼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计算。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句话:在一所小型舞蹈学校中,教师决定带领舞蹈班的所有学生去参观艺术博物馆。在展示完这句话后,教师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看到这句话后,能否从中提炼出数字问题呢?”从字面来看,这句话中虽一个数字都没有,但其中隐藏着一些数学问题。在刚开始接触此类型的问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那么教师就需引导学生,使其能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发现其中的数字问题。在经过分析和研究后,学生从中总结出四个问题:(1)舞蹈班学生的总人数是多少?(2)一共会有几个教师带领所有舞蹈班学生进行参观?(3)一共有多少个舞蹈班?(4)每个舞蹈班级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经常锻炼学生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由此发展其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使其养成提炼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动发散思维,探究数学问题

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加快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通过提出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发散其思维能力。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不仅需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需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探究数学问题[2]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赢让学生认识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之间的区别。混合运算指的是乘除法混合或加减法混合的运算,四则运算则指的是加减乘除全部混合的运算;混合运算需要采用从左至右的方式进行计算,这四则运算则需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构建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在上课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时间喜欢看书吗?图书馆中总是有很多人在看书,你们是否也想加入其中呢?”通过导入生活化、常态化情境,能增加知识的熟悉感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快速静下心来。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图书馆图书的画面,并继续提问:“在上午,图书馆内一共有62名学生,在中午时有14名学生离开去吃饭,下午又进来了27名学生。此时,图书馆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这道题目属于混合运算,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上午图书馆内一共有62名学生,但在中午时离开了14名学生,那么这部分是否是减法题目呢?此时应如何列算式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写出:62-14。根据题目中的后一句话“下午又进来了27名学生”,那么需要在原本算式的基础上加上27。在分析完,教师需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列出完整的算式,由此锻炼其运算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掌握提问技巧,发展探究能力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逼近需要明确提问的形式和内容,还需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技巧

[3]。在数学课堂中,提问能推动数学教学,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围绕着教学内容串联一系列的问题,保证问题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能始终保持源源不断的探究动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内容时,教师就可设置一些带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估计教室内地面面积的大小;第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室的俯视图,并标记好鲳与宽,数据应精确到有小数点。之后,教师应提出问题:“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上获取哪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得到哪些结论?”第三,引导学生利用图片上的数据计算教室的面积,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第四,仔细观察之前的乘法算式与小数算式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第五,当整数乘法算式中的数字变成小数后,应当如何进行计算呢?学生需要围绕着这五个问题展开互动和交流,并将各自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在所有小组的学生都写完结论后,教师需邀请学生简单阐述原因,并进行总结和分析。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计算思路将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能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测评反思,解决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入测评反思环节,测评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现状,从而调整教学计划,保证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运用问题导学法考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薄弱之处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4]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该部分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旋转、轴对称以及平移。教师可将以上知识点设置出相应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1)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2)你是如何理解平移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平移?(3)旋转的概念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旋转?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教师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具有重要优势,可运用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设置科学合理的导学模式,利用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运用恰当的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同时还需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利用问题测评学生,并由此调整课堂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张思水.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2(20):87-89.

[2]潘秀红.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21):122.

[3]金姣.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幻画报,2021(08):47-48.

[4]贾珊珊.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