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戴莹莹

湖南长沙,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基于职业技能型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可以促使院校改善竞赛制度、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有效实施赛教融合奠定基础。随着高职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有关教师、教学、学生与制度等层面问题逐渐显现。在职业技能型大赛基础上,高职院校教学变革应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平衡赛教综合占比、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高职特色竞赛机制,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学;职业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与实施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职业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并以此助推职业教育高效发展,为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就目前来看,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剖析其问题所在,并研究职业技能大赛下的高职教学改革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一、基于职业技能大赛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及学历具有同等重视程度的一类教育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现阶段,高职教育理念并未紧跟行业需求进行调整,使得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存在一定问题。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入为高职教育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策略提供创新思路。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可充分引导高职教育紧随行业需求、行业标准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与技术技能素养。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具有引领性与先导性,较大程度填补传统赛事存在的各类空缺,对高职教育教学决策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综上,职业技能大赛可为高职教学改革指明前进方向,成为助力高职教育迈向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引擎。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现实困境

1.指导教师:师资分配不均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体现出参赛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是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知识水平与综合素养的体现。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要求赛事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中教师大部分为青年教师,在比赛经验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在比赛中随机应变能力有所欠缺[1]。另一方面,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将大部分时间以及精力都集中于赛内指导,而在日常授课中的教学与实践参与较少,这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产生缺乏授课教师情况。

2.高职教学:院校重赛轻教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不断举办,学校、企业、政府部门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关注程度逐渐上升。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成绩评比成为高职院校品牌、师生质量、办学水平的重要参考,在社会中具有一定借鉴价值。这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在比赛中一味重视比赛成绩,而忽视学生培养的重要性[2]。由此造成学生缺乏职业技能大赛中对于比赛精神的重视,同时偏离了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初衷。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关于职业技能大赛重视程度较高,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比重较多。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为赢取奖项而使用“公关”手段的问题,造成不良风气引导,影响比赛的公平性与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职师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3.高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为更好地让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取优异成绩,往往在赛前为学生进行停课集训,而部分学生在高职院校引导下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高职院校培训与参赛准备中,广泛参与赛前集训与赛题训练。基于此,参赛学生缺少课内教学时间,造成基础知识与理论储备不足的问题[3],难以通过高职院校考试。针对这样问题,部分高职院校酌情选择降低考试难度,导致学生将大量时间投入比赛训练,不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4.制度层面:参赛机制有待完善

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评选制度、参赛与竞争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一方面,高职院校在经费投入与相关保障方面准备较为不充分[4],学生在赛前缺乏准备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尚未引入相关职业技能大赛,而企业参与度与积极性仍未有效调动。此外,高职院校在参赛方面的有关激励政策、运行与保障机制仍未完善。高职院校在师生培训、比赛指导教师聘用与经费投入上的压力较为显著,是参赛选手与指导教师层面保障不足的体现。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1.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高职要将赛事作为契机,重视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在完成职业技能大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新型教学设施进行及时更新,以此来保障高职院校技能提升与基础教学相融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对校内教师进行多元化培训,在校内加强对教师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外出学习,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在校内积极开展研讨会与相关专家讲座,为教师形成互帮小组,促进教师群共同成长与进步。

2.平衡赛教综合占比

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高职院校要平衡赛教综合占比,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在学生在比赛中要为学生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将教学知识融入到技能应用中,完成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转化。高职院校要着重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主动解决学生学业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动手操作,同时加入课内竞赛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自信心并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需要具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在校内与企业进行密切衔接,让学生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形成创新思维,并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学习时间,在学习中引入竞赛与评分机制,提高学生对学业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在考试中严格对待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学习形成坚实保障。

4.建立高职特色竞赛机制

竞赛制度的建立不仅体现了赛事的公平,还为竞赛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不能一味使用往期竞赛制度,还要在竞赛制度中融合本院校、整体师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高职要将企业合作发挥出关键作用,建立科学、规范与可操作性的竞赛机制。基于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需转变参赛理念,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进来,而不是只将资源倾斜于参赛师生,引导学生在赛内形成良性比赛的风尚、将重在参与理念融入赛事中。

参考文献

[1]杨娜,李惠娜,王琴.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2):93+77.

[2]赵虹.“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啦啦操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0.

[3]罗云明,万礼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口语赛项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20(32):107-108.

[4]郝艳荣,高秀艳,张永丰.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2(09):37-42.

作者简介:戴莹莹,汉族,女,(1986.5.12-)湖南长沙,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任教师,助教,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