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菁珂,孔璐瑶,邵龙坤,徐洪岩*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省 济南市,250104)

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接受产后延续护理对其产后抑郁(PPD)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16月~20226月接诊的30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纳入150例,提供产后延续护理)、对照组(纳入150例,提供常规出院指导),比较组间心理状态评分、PPD发生率、产妇满意率。结果 (1)组间心理状态评分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在干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产后延续护理,可以改善其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减少PPD,同时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赢得产妇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延续护理初产妇产后抑郁

引言

产妇在产后往往容易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中最受到临床重视的即是产后抑郁。调查显示产后抑郁以产后2~4周多发,其发病率约为10%~15%,部分患者抑郁可持续进展,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影响着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传统的护理模式仅在产妇住院期间及出院时进行规范的宣教、指导,出院后回家后造成了护理指导的“断层”,不能满足产妇产后康复的需求。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在出院后继续提系统性的指导和干预,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诊的30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纳入150例)、对照组(纳入150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9±1.5)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5例、自然分娩115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9例、专科及以上91例,新生儿性别:女67例、男83例;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5±1.3)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9例、自然分娩111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6例、专科及以上94例,新生儿性别:女70例、男80例。纳入标准:①无妊娠、分娩并发症;②足月、单胎妊娠;③新生儿无先天性疾病、畸形;④阅读知情书后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沟通、语言障碍者;②近期发生重大生活事件者;③合并肝肾心等原发性疾病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⑥凝血功能障碍者。基本病例资料(产妇文化程度、新生儿性别等)组间无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延续护理,具体如下:

由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成干预小组,收集产妇的相关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制定干预计划。患者出院时加强健康教育,由专人进行心理评估,教会其缓解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播放舒缓音乐等,发放健康宣传图册。出院后每周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及患者家庭访视及集中交流,家庭访视时候注意与产妇患者其家属的沟通,告知产后注意事项及保健知识;集中交流为产妇之间进行互动、讨论,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建立健康宣教公众平台,定期推送产后保健、舒缓情绪的相关知识供产妇及患者家属学习,建立微信群由专人解决产妇存在的问题。干预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分:包括抑郁状态[按照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状态[按照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评分高则心理状态差;(2)PPD发生率:按照爱丁堡产后抑郁症自测量表(EPDS)判断,包括失眠、应付能力、焦虑、自伤等内容,总分30分,当评分超过13分时评定为PPD;(3)产妇满意率:于产妇复查时做出评价,且评分为0-79分时为“不满意”,80-100分时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

2结果

2.1分析心理状态评分

组间心理状态(SDS、SAS)评分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42d时,观察组上述心理状态评分较低,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s)

2.2分析PPD发生率、产妇满意率

观察组PPD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8.00%),且产妇总满意率(92.67%)高于对照组(80.67%),P<0.05,见表4。

表2 PPD发生率、产妇满意率对比(n/%)

3讨论

分娩是女性经历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妊娠期的女性会出现激素分泌的变化,分娩后由于产后抚育婴儿、精神状况、母乳喂养、社会因素以及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水平、遗传、家庭背景、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睡眠不足,加之激素分泌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妇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最为常见且严重的是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的发生不仅仅使产妇情绪低落、容易烦躁和哭泣,对产妇自身的身心健康存在很大的危害,如影响睡眠和正常的工作生活,严重时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此外,产后抑郁还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不利于母乳的分泌产生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母乳喂养障碍,并进一步对新生儿造成危害。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干预,部分产妇还有发展成产后精神病的风险,因而需要引起的足够的临床重视。但是在现行的医疗护理模式下,产妇一般在分娩后3~4d即出院,住院期间及出院时的宣教也都处于知识灌输的形式,不利于产妇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和情绪的自我调节。延续性护理干预最大的特点在于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在出院后居家后依然得到延伸,即出院后仍然可以得到较为优质的专业护理指导。近年来,延续性护理在我国取得了确切的应用效果,报道显示其在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肺病、肿瘤、骨科疾病等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对观察组产妇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联合应用了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模式,在产妇出院后仍然通过多种形式对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教育、指导。通过集中授课、集中讨论、宣传手册的发放等方式加强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分娩及产后恢复的认知,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责任护士定期进行上门访视,并可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及电话等形式与产妇进行互动沟通,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产妇进行身份的转换,并寻求家庭的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栾美云.延续护理对产妇产后负面情绪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3):171-175.

[2]刘群.产后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9):41+43.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