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研究

作者姓名:于冬梅

单位: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省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邮编:150030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数学思维,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这也对当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为提升教学效果,应立足教学活动的优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一、小学数学与核心素养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课堂状态难以稳定。小学生活泼好动,年级越低这一现象越明显,课堂教学状态越无法保持稳定。小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层出不穷等问题,此类现象的出现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教学思路,由此,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难以体现。

小学生数学思维相对欠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对部分思维逻辑性较强的理念与教学内容来说,学生在短时间内缺乏对抽象性思维的理解能力,这也就导致学生学习质量欠佳。

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不符。教师的教学思路相对成熟,但相对小学生来讲,难以跟随教师思路进行学习,这也就会导致教学问题的出现,由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过程的创新与优化。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内涵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作为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的学生培养原则,教师要重视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思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教师可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将生活化情境引入数学课堂中,丰富教学活动过程,落实多元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养成,使学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中。

二、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下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导入作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数学教师可采用灵活的课堂导入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课堂导入方式来讲,游戏导入、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等均为常见的导入方式,在实际的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的课堂导入方式,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课堂教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学科素养,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养。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问题设置水平偏高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法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解题,且对教学内容难以及时理解,因此,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大问题难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拓展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从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来讲,教师教学内容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但是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性较强,能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此类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结合分层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明显,为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开展多层次教学。分层教学是当前核心素养下的重要教学手段,但此类教学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要求较高。

(四)利用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反应能力。在构建数学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校内活动或者与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从校内活动来讲,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校园内的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如何计算校园操场的面积,如何计算教室内最多能坐多少学生。从家庭生活数学问题来讲,可通过菜市场买菜找零问题、家庭分发零食问题等进行思考。以上问题均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能更灵活地对数学知识应用水平进行提升。小组实践活动属于数学知识的拓展活动,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是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以集体实践活动、小组实践活动、个人实践活动为主,三种不同的实践活动之间具有差异性。从集体实践活动来讲,学生能全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数学游戏、数学辩论等均为集体活动形式,此类活动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参与活动前要积极准备相关知识,保障实践活动的参与性。从小组实践活动来讲,小组实践活动更强调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此类活动的形式往往以同一主题为例,两个甚至多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个人实践活动来讲,个人实践活动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参与性较差。因此,学校教学活动一般通过集体实践活动与小组实践活动来开展,其中小组实践活动更具有实用性。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进行培养,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又能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思维习惯等均有相关性,为确保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解题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家庭生活中,对此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进行了解。

为养成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安排,设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内容,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引导。例如,“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随处可见的正方体与长方体进行收集,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学习,并将学习问题进行着重标注,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学习。此类学习过程能让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进行反省,也是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的过程。另外,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此类作业形式以观察类、思考类内容为主,发散学生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这一过程能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传统教学理念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为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对课堂活动的构建进行优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中,从而促进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高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强化学科核心素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2(2):87-88.

[2] 黄小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教育艺术,2022(2):68.

[3] 何汉忠.刍议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2(4):93-94.

[4] 王同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导学,2021(Z1):154-155.

[5] 李倩.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实践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