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式教育理念,创造国际化教育新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坚守初心式教育理念,创造国际化教育新高

卜桂英

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 250014

摘要: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相应的,我们的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西方国际化多元教育理念的引进,我国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也越来越快,这体现着我国教育向好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下,我国的教育理念特征愈加鲜明突出,我们要把握初心,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教育理念的发展之路,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创造新的教育高度。

关键词:初心式教育;理念革新;国际化教育

一、引言

教育层面的国际化,是将国际的、全球的信息以教育为目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换句话就是说这是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在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最好举措。从宏观的角度上说,教育系统的国际化意味着世界可以通过国际交流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文化,更全面地了解别国文化,促进全人类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更有利于各国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分享,促进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教育的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要走向,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的国家化需要展开多元的、高效的教育交流合作,为国家培育能够满足未来国际化要求的时代人才。

二、坚持初心,跟随教育国际化路线

自从我市高新区开展了国际化教育的运动,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并于2018年与英国的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且建设了高新区的“教师学习中心”,一批一批的教师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得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他们的教学活动也逐步与世界接轨。

2.1 教学管理层面

在国际化教育的解读以及当今我市教师群体的初步阐述中,已经引入了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概念,所以教育的国际化到底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转化什么?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了并深化的内容,并且将自己理解后的概念传达给整个教师群体,实现真正的理念内化。

教育模式的转化主要体现在这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化;其次是教育政策的革新;第三是评价体系的改变;第四就是教学内容的革新;最后便是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这些教育模式的转变总结下来就是关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要群体的思想观念的转化。教师要在坚持初心的基础上,让他的教学理念能够做到国际化认知,教育方式紧跟时代,学校的管理层需要为更多的教师提供进入“教室培训中心”的机会,让更多教师得到思想革新的机会,得到思路扩宽的机会,以便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自我。其次学校的管理层需要为教师的尝试革新提供更多鼓励支持,同时建设全新的教师评价系统,为每个教师提供更客观的系统评价。在这两个大基础之上,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全球的政治理念、经济知识、地理人文知识、民族宗教知识等,然后进一步筛选出好的理念,进而传授给学生。这需要做到在了解了各种知识后依然保持着一颗初心,不断地努力抓住能够提升自己的一切机遇,完善个人的价值,真正实现个人能力符合国际化教育要求。

2.2 教师层面

教学路线的改革是实现教育模式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教师需要保持一颗教育者的初心,着重对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反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校方培训和日常学习中向着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补充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培养自身跨国知识交流能力,进而满足教育层面国际化的要求。

学校需要多督促教师进行学习,保证教师的学习研究动力,学校需要为教师的走出去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群体之间的跨国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国际化理念的学习机会以及国外进修访问机遇。同时推进教师向联网交互教学,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丰富教师跨国交际的经验,让教师群体能够更好地了解各国之间的国情差异、人文差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师群体之间的交流活动既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还将当今国际化教育抬到了一种新高度。

从长远的目光出发,教师理念的国际化、多元化促进了社会整体教学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整个社会创新思想的发展,既满足了国际交流的需求,还有力推动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与个人人格的塑造。教学理论素质的及时革新需要整体教学群体保持初心发展向上,需要教师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加速革新完善自身教学理论,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科学,从而在开放的国际化教育大平台上展示属于中国的新风采、新气象。

2.3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开设

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课程开设的国际化,这也正是新课改大政策下的实际要求,秉持着有利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要求和国家教学总路线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开办以新思路为核心的国际化课程,并且科学的整合线上教育手法和选修课程的资源,让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国际化的内容,推动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的国际化。

学校在开办新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国际经典课程的内容,在符合我国教育背景大前提下与我国经典课程有机融合。并且尝试在学校开设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课程,还有国外名著的导读课,在为学生介绍国际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丰富关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介绍,推动学生对于国内外优秀知识的吸收。此外,针对国际关系这一方面,学校对世界政治、全球政治以及世界文化的课程也需要进行研究开发。学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国际化教育的实际要求,实现新课程成熟的教学,让课程真正做到利于学生发展。

在课余也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跨文化发展,注重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国际知识的学习和国际意识的养成,学校应该重视课余活动的针对性开展,比如外语主题的讲座、主题演讲竞赛、电影集体鉴赏、话剧比赛等等多途径的全方面语言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个人客观能力的发展,同时多与学生群体进行沟通,结合学生的需求完善课余活动。

2.4 新的教育评估体系

为了与新的教育手法相匹配,教育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对应的改革,克服当今的分数论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评价系统的落后问题。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多样化、多角度评价,实现合理的评价,充分的剖析每个教师、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到数量大,质量高的评价,教育评估应当是教育系统的报警器,通过数据化的评估预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及时规避,同时平衡好管理层面和教学层面的关系,有意识地减少管理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控制,让教师能更自主地发挥个人的教学能力。

三、迈向新高度

将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学校不可以仅仅将是否引入够多国际内容作为教育是否实现国际化的唯一准则,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将课程带入更现代、更多样的改革举措中,突出理念的多元化,把握好课程的实用度,做好以实用为出发点的教育课程改革。

同时将对教师国际化整合素养的培育放在教育核心地位,教育国际化对教师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挑战,学校应该鼓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开展整个教师群体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师生共同加入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大道上,实现教育模式的新高度。

以研学为主,引进新理念,传播自己的理念,实现可持续的国际交流才能长久地实现教育的国际化。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化两个大方向,国际化的教育不只能将国外的理念和课程照搬进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更需要的是关注国外教育体系中的先进元素,然后引进来进行本土化的改革,自主领导改革,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教育亮点的、和国外对接的、和国外对话的国际化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各国教育方式的差别,对国内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辩证的理解,实事求是,将中国的教育优点和国际的教育长处相结合,保持一颗教育人的初心,将我国教育带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余小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周南照.论教育国际化的多元内涵、战略意义与实施途径[J].世界教育信息,2011.05(11):12-13.

[3]倪闽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与应付[J].上海教育科研,2011.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