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治理结构 创新管理新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优化学校治理结构 创新管理新趋势

邱强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南关街办中心小学  山东省潍坊市  211011

【摘  要】本文主要站在校长角度,围绕某学校治理结构优化与创新管理进行研究,先阐述学校治理结构优化下针对校长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角色转变、习惯转变以及行为转变三方面,而后归纳优化学校治理结构的有效策略,切实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向着法治化、开放化、协调化方向发展。最后总结创新管理新趋势,针对人本化管理趋势、信息化管理趋势、特色化管理趋势等进行重点论述,提出一些可靠的建议,这对于其他学校治理结构优化和创新管理方面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校治理;创新管理;新趋势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校聚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教育改革领域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工作,并致力于学校治理结构的持续优化,从而凸显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性以及协同性,实现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制度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学校治理结构的优化与转型,推动学校向着创新管理方向发展。作为学校的对外代表和负责人,我将深入围绕学校治理结构优化策略和创新管理新趋势做以下探讨,希望可以为有关院校提供参考。

1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下的新挑战

1.1角色转变——从管理者变为决策人

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学校治理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在优化学校治理结构过程中,作为一校之长,角色将发生转变,主要从学校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的决策人。前者指的是学校行政管理、后勤管理、教学管理等综合性学校管理者角色,后者指的是办学章程、办学理念、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学校决策者角色。当转变为决策人后,“隐身”功能键将被触发,自己将面临亲自管理转为幕后管理的角色转变难题。

1.2习惯转变——从习惯个人力量变为习惯尊重制度

学校治理结构的优化取决于学校制度、程序的完善程度,在旧有学校治理结构下,身为校长,主要依靠自身个人魅力进行学校治理,主要表现为习惯依靠个人力量进行学校治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但是,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后,学校制度体系的作用将被凸显,校长不再习惯使用个人力量推进管理,而是学会尊重制度,习惯运用制度进行师生管理、办学管理等,习惯方面的转变同样是一项新的挑战。

1.3行为转变——从言行权威变为主动接受监督

在某种程度上,校长之于其他人有一定的管理权威,而学校治理结构的优化将促使这项权威受到挑战。在新的学校治理结构约束下,要求自身自觉接受学校内外部的监督,并且主动接受师生与家长的共同监督,将常态化监督变为可能,成为新时代下的新挑战,同时也将真正起到推动学校走入深化改革发展正轨的作用。

2优化学校治理结构的有效策略

2.1由人治走向法治

一是完善行政领导与管理组织。充分发挥校长负责制的作用,严格约束自身的思想行为,从而提高整体行政领导班子的学校治理能力,同时发挥校务委员会的作用,促使民主决策程序得以完善。基于正确思想引领下,提供科学的决策,针对中层管理组织结构加以优化与调整。二是构建学术支撑组织。基于已有教科研部门基础上成立内外专家组建的学术委员会,并遵循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的原则设置相应职能,扩大其机构在教学改革与教育管理方面的话语权,加强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驾护航。三是健全民主管理组织。有效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学校教职工对于管理部门的评议权等。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民主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在组织机构约束下推进学校治理结构的法治化。

2.2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方面,强调多元参与。学校治理结构优化过程中,不再聚焦封闭管理,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强调多元参与。身为校长,主动在思想上引领,在自身思想带动下,加快专家、教师、家长以及行政人员的多方参与,共同发表相关的意见,通过必要的审议流程以及小组决策,实施相关的治理办法,减少各方问题与矛盾的产生,并促使学校治理变得开放化。另一方面,创建共治模式。为推进学校治理结构的开放化,必须要立足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改变,传统学校治理结构下,主要倾向于自治模式的运用,而共治模式的转变则可以打开封闭的大门,提高学校的治理效果,更利于在共治模式下处理好各方关系。为此,有必要处理好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保障各方治理主体的相关权利,推进学校治理结构由封闭走向开放。

2.3由控制走向协调

第一,建立学校环境协调制度。加强学校周围环境的密切监控,合理开展食品卫生活动、内部安保治理工作,确保学校外在治理愈加协调,提高学校治理结构的协调化。第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从控制性措施转为柔性措施,以文化建设为纽带,提高学校内在治理上的协调性,达到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优化的目的。第三,完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依靠基层民主决策机制,保障教师与学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并提高学校事务决策方面的民主化水平,推进学校治理的协调化发展。第四,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科学的目标管理方法,严格落实相应责任制度,协调处理解决学校内外的矛盾,提高柔性治理水平,真正实现硬性控制向协调治理方向的转变。

3学校创新管理新趋势

3.1人本化管理趋势

首先,“以师为本”的人本化。主要尊重教师地位,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认识,激励教师发挥创造力,在学校创新管理中展现教师的才能,增加教师的自我价值感与学校文化认同感等等,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大提高学校创新管理成效。其次,“以生为本”的人本化。凸显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顺应其发展规律,将学生看做是独立发展的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基于一视同仁上展开教学管理,顺应人本化的管理趋势。

3.2信息化管理趋势

其一,职能要求的信息化。信息的获取在学校管理方面十分关键,为满足信息获取管理职能的需要,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突破口。在新时代学校管理工作中,基于信息系统高效性、开放性、动态性、智能性等特征,其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且不断进行系统升级换代,满足学校创新管理的发展需要。其二,技术手段的信息化。“技术”是学校创新管理的有力武器,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发挥出校长管理软件的作用,提高办公自动化服务水平,因此,未来技术手段将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征,这也是学校创新管理的新趋势。

3.3特色化管理趋势

(1)管理理念的特色化。作为学校文化精神内核,校长思想理念的融入极为关键。为此,作为校长,必须弘扬先进的思想理念,并注入特色化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思考的深刻性,展现学校管理的特色。(2)管理制度的特色化。通过侧重集权或分权、刚性管理或柔性管理等,展现管理制度的特色,实现校长办学理念的“物化”。(3)管理风格的特色化。特色化管理趋势还体现在学校创新管理风格方面,基于地域文化、学校学风等因素的影响,逐步打造相应的校园文化,形成特有的管理风格,避免学校出现同质化的情况,促使学校加强创新管理。

4结语

在现代化教育行业发展的今天,深化教育改革是各大中小学校领导关注的重点。作为小学校长,站在教育深化改革的风口浪尖,聚焦新时代新征程特殊意义的时刻,我秉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的态度,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专注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推进学校的创新管理,为学校持续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从而推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未来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在各级领导指示下,我校将持续优化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为迎接新的挑战而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郭泉源. 学校治理结构变革的力量:成事与成人[J]. 福建教育,2021,(37):17-19.

[2]高峰. 走向治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创新[J]. 中小学管理,2019,(10):47-49.

[3]肖焕盛. 创新管理形式,构建治理现代化学校[J]. 教育家,2018,(3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