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黎秋兰

百色市右江区第五初级中学  533000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已经不断进入教学当中,并形成了一种深度融合的模式。对于语文学科而言,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对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目标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基于实践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对策,旨在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对策

一、引言

随着课标中对传统文化认知、认同方面教学目标的重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对语文进行知识拓展,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也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教学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其中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借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传统文化与文学素养等都具有显著意义。在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在两者整合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摒弃缺点成为当前主要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基于实践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对策。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构建良好学习氛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氛围很重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通过教育云平台,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同学、教师表现出来的情绪和状态都是活跃、轻松的。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的古代战场的场景结合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朗诵能够很好的将一种老当益壮、为国战死沙场的豪情渗透于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壮烈的氛围。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可以提升语文学习活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能够将互联网的信息来源进行整合,通过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作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传播,从而就可以将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活动,是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来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预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预先的布置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苏轼及其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作时期的境遇,当然教师也可以将网络资料作为素材直接共享给学生,学生通过看、听,来加深对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及其背景的印象,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活力。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课堂实施路径

1、借助信息技术做好激趣导入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也是宋词的巅峰之作,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宋词豪放派的特点、体会并形成为国做贡献的感情与意识。在激趣导入环节中,利用专题片视频的形式,介绍苏轼这一著名的宋代文学家,通过视频中介绍的其既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洒脱,又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旷达乐观初步了解这一豪放派词人。同时结合学生课前的预习,对其生平、代表作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趣味性和艺术性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课前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让学生学得更多。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学习热情被激活,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潜在智慧,为后续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好的教学问题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程度和学习基础,为学生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进而为学生构建问题导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学过的《如梦令》与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起,用诗配乐的形式进行播放,提出问题“通过这些词句的阅读,说说自己对把不同的词句有何不同感受?”。《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有效地欣赏词的韵味,感受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立功报国的愿望是教学的重点。通过配乐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题、读人、读文,争取读通,读懂,读透。然后在文本解读地过程中,采用配乐个人读、齐读、范读等方式慢慢地读出豪放词的情韵和情感来。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的教学资源,直观高效的将不同流派的作品呈现给了学生,学生通过问题分析能够对作品本身的风格、流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查询苏轼在密州任职前后社会现状、心境的巨大变化。探究苏轼的为官者的形象,感受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悟苏轼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积极乐观的豁达心胸。着重引导学生查询《宋史·王安石传》“明年,夏人犯边杀掠吏士。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和《宋史·苏轼传》“熙宁二年,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熙宁七年,徙知密州…… ”这两段历史资料,明确当时的北宋王朝,是外患连连,作者是为国而狂。使学生明确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到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苏轼因被政敌排挤出政治中心,自请外放,来到了偏远的密州,但还是心系家国,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重用的赤诚之心。

3、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思维扩展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深入挖掘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实现教学资源化、文本化,对于加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中,课堂上可以借助“天猫精灵”这类的人工智能工具,让其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白话译文、创作背景的介绍,这个过程借助了网络资源、拓展了学生数字化学习的思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还可以借助《经典咏流传》等优秀文化节目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进行拓展与延伸环节中将《定风波》与《京城子密州出猎》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对比品析的过程,渗透自己的思想。可利用希沃平台播放谭咏麟在《经典咏流传》演唱的《定风波》曲目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如何以新的传唱形式走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在歌曲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拉近距离感,提升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学生赏析古诗词营造氛围感创设情景。

四、小结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改善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格局,能够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转变,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红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学周刊,2019(36):148.

[2]张渊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究[J].学周刊,2019(32):140.

[3]王彤彦,孙名谣.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0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