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肿瘤放疗的质量与管理

/ 2

如何提高肿瘤放疗的质量与管理

万小亚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肿瘤是与其他正常组织存在差异的细胞,正常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的刺激下,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俗来讲,肿瘤是人体内长出的本不需要的新生物,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肿瘤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增加,使得人们对肿瘤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在临床中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为了降低肿瘤对人体健康的伤害,需要科学选择最佳就诊方式,提供高质量就医服务确保肿瘤病人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得了癌症的病人及家庭均处于痛苦状态,面临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治疗方案确保病人早日脱离癌症纠缠。关于癌症的治疗人们首先会想到手术,其次是放疗和化疗,不管哪种方式最终都希望能够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将重点对癌症的放疗技术展开分析,探究如何才能提高肿瘤放疗的治疗和管理?

一、肿瘤放疗的基本介绍

放疗是一项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主要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穿透体内来杀灭肿瘤的方法,此放射线不仅能消灭肿瘤细胞,同时还会对正常器官组织产生损伤,其放射损伤不可逆,兼顾损伤和杀灭两大作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放射物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放射治疗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肿瘤病人的靶区予以高剂量均匀照射,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减少,既能够提高病灶靶区的治疗效果和局部空置率,还会减轻对正常组织的伤害,促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相比手术治疗而言,放射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保留机体原有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其疗效显著,合理控制放射位置和剂量的副作用小,病人的接受度高,结合肿瘤病人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体外照射、腔内和插植照射。有关研究调查显示,临床约有60%~80%的癌症病人在不同发病阶段均需要持续放疗,但是肿瘤病人的癌细胞大小、位置和病人体质等因素的不同,故对射线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关于放射线敏感性的排名,肿瘤最敏感的疾病为白血病、淋巴肉瘤,其次是皮肤癌、子宫颈癌、食道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等,敏感性最低的是脂肪肉瘤、黑色素瘤或骨肉瘤等。

放疗的临床治疗机制相对复杂,合理选择放疗技术使得射线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或间接杀灭癌细胞,直接杀灭通过破坏细胞内的重要遗传物质DNA来致使细胞死亡;间接杀灭是通过使体内水分子发生电离作用,释放更多对细胞有害的自由基-过氧化氢,进而致使癌细胞中毒后死亡的过程。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力,与放疗对细胞的射伤力成正比,因此选择放疗能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关于放疗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种,皮肤损伤、脑部和脊髓损伤、肺损伤、造血功能障碍、食管及口腔损伤以及肠道损伤等,此类异常反应在放疗后服用对应药物可缓解,遵从医嘱用药治疗能将放疗副作用降至最低。

二、如何提高肿瘤放疗的质量和管理?

放射治疗对人体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放疗期间不仅要制定科学的放疗计划,还要贯彻放疗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是否遵照规定规范完成,强化放疗管理措施,确保患者顺利、安全的完成治疗。

(一)规范放疗过程

1、了解病例,阅读治疗单,评估病情:首先要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态,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诊断报告、治疗适应证、剂量、治疗时间、放射方式、固定器等,如有疑问应请教主管医生共同协商解决,认真填写治疗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放疗事项并签署同意书。

2、放疗位置:放疗时要注意摆正体位,通过外耳、双肩、听毗连接方式与床面形成角关系,调整皮距、照射面积、固定器、填充物等,操作要无菌、有条不紊,与病人做好沟通、交流,相互配合、指导,确保满足治疗计划的各个条件后进行放射治疗。

3、放疗医嘱:放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机器运作状态、观察电视监视系统或反光镜,做好突发意外事件的应急准备,以防危险发生威胁病人的安全。另外根据病人的放疗反应调整放射剂量,放疗结束后协助病人慢慢下穿,发放宣传教育册,叮嘱其下次治疗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对处理措施,每次放疗结束后由病人签字,注明放疗内容、时间和效果。

(二)强化放疗管理

1、放疗环境管理:肿瘤病人本身自带负面情绪,对生活、治疗等丧失信心,故放疗期间应提供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减轻外界刺激,室内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安装单独储物柜、影视设备、隐私帘等,根据不同肿瘤病情合理安排病友,以免晚期肿瘤和早期肿瘤相处相互影响心情,不利于康复和治疗。

2、医护技能培训:放疗属于新型技术,因此要定期组织放疗工作者参与培训和学习,增加对肿瘤、放射学知识的学习,提升放疗操作技能,掌握电子、电气知识要点,牢记放疗操作流程和管理要领,保证放疗技术逐步提升。

3、放疗食补:放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与营养失调有很大关系,所以对于放疗的肿瘤病人应合理搭配膳食,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物,补充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等为主,结合患者的饮食喜好减少限制,有助于促进正常细胞再生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