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守学生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我的留守学生观

赵丽改

濮阳县第八中学

我国地大物博,地区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市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农村工作机会相对较少,造成了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的现象,我国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人群的主体。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使得农村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把孩子带到工作所在地生活、学习的农民是少数,更多的是将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人或其他亲朋照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学术界有很多观点,也有很多特别成熟的见解。这里我仅凭自己几年的班主任经历,通过与留守学生的朝夕相处,浅谈自己在留守学生德育方面的拙见。

一、留守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道德品质较差,存在言行失常现象

正所谓问题孩子,必然有问题家庭。由于留守学生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又易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如:爱说谎,不讲卫生,不讲文明,悄悄拿同学的东西,极易出现过激行为和言语,学习重心偏移,将时间消耗在学习之外的事件上。由此可以反映,部分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父母的约束引导,缺乏应有的道德认知,更缺乏依据社会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能力与自觉性。

2.学习成绩一般,功利化色彩较为明显

由于监护人重养轻教,大多数留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大多不理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留守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看,他们受传统观念及个人能力所限,认为孩子能“吃饱穿暖就行”,对其学习缺乏有效指导与监督,于是留守学生对于学习便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与此同时,留守学生不仅缺乏精神层面的培育,物质生活也相对较为匮乏,再加上受一些父母错误的引导,如“读书能挣大钱”,导致很多留守学生对读书有较强的功利性,难以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这对于其日后工作、学习的发展均有不利影响。

3.性格孤僻,存在诸多隐性心理问题

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内心比较敏感,在面临生活难题与情感方面的困惑、烦恼时,需要找人诉说,渴望得到父母的安慰与疏导,然而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一年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因此很难给予留守学生足够的亲情关怀与情感疏导,长此以往,留守学生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性格变得孤僻,更加自卑敏感,悲观消极,还有一些留守学生不理解父母苦衷,认为父母“没本事”“无情”,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些孩子明显和别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都能流露出对周围人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反应,要么特别缺乏安全感,急需保护;要么拥有一种攻击性,对周围人缺乏信任感。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不太健全的心理会让这些孩子成为问题孩子、问题学生,当然我所说的这些问题并不代表所有,只印证了大部分留守学生。

在解决这些留守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我曾经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如果能用开除解决的话,估计班级会少掉三分之一的人。当然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也是不合法的,长时间的思考以及实践证明,唯有以德化之,用德育去解决问题,我总结了“三心”。

二、爱心、耐心、细心育苗成长

1.用爱心浇灌心灵

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和行为,是生活深处一朵美丽的鲜花。它能创造出安全与满足的温馨,赋予人以无穷大的力量。师爱更具有博大的力量。留守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他们从小缺少一种健全的爱,一个得不到全面或者正确爱的学生,他怎么可能去爱别人。所以我认为作为师者,除了传道授业业解惑以外,应该处处想着给与留守学生博大的师爱,他们会犯错误,而且犯错误的次数要比别人多出很多,甚至他们犯的错误可能被人认为不可原谅,如果我们把他们“一棍子打死”,扣上一个什么帽子,那这些留守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别想有什么翻身的机会,连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很差的学生,永远也变不好。相反我们完全可以用爱的方式去教育他们,爱的教育是留守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教师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爱的教育是多方面的,这种爱心包括您的微笑、热情、鼓励,甚至您的一举一动,即使是您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都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埋下爱的种子。

2.用耐心扶正行为

今天的社会高度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凑越来越快,很多的事物都失去了原有的耐心,缩短了原有的生长周期,如揠苗助长般成长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也难独善其身,新时代的教师有着越来越高的知识水平,掌握着越来越的教育技能,但在耐心方面却需要不断提高。留守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只有耐心教育才能扶正他们的各种不良行为,譬如说谎、打架,在留守学生里比较常见,一两次的教育根本起不了作用。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只有深入内心的去说服他们,感化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做到润物细无声,没有几年的功夫是起不到作用的,跟留守学生朝夕相处的这些年,我的无比的耐心总算起到了一定的成效,某些孩子甚至都坐到了班干部的位置,孩子们的这些进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非凡的耐心是缺少不了的。留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需要师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留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从而使他们逐步做到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3.用细心促进成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于留守学生我们要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他们,热心的帮助他们。留守孩子一般严重缺少父母之爱,作为教师如果能够把这些孩子平时丢失的父爱母爱给补充上去,那他们和其他孩子还有区别吗?平时和他们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多和他们聊天,帮他们解决一些难题,这些孩子都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学习、成长。课下多观察,观察的他们的言行举止,观察他们的衣着打扮,只要我们细心,总能发现问题。比如,作为农村学校的老师,我们面临的很多留守学生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平时卫生条件都不能尽人意,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你会发现那些学生的头发该洗了 ,哪些学生的脖子原来污垢斑斑,此时我们如果能给这些孩子足够的关心,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难道他会反过来记恨你?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他会感你的恩、知你的情,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劣迹斑斑的孩子,他做的坏事会逐渐减少,成绩优秀的孩子会更上一层楼。我们的细心真的能给留守孩子无穷的正能量,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和城乡差异,使得广大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出现了留守学生现象,这些孩子长期缺少父母之爱或者父母的管教,使得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偏差。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迫在眉睫,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除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外,进行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和留守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应该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用耐心扶正他们的各种不良行为,细心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一人不成众,独木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所以留守学生的问题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关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设、心系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未来,对留守学生更是时时挂怀,刻刻惦念。“要关心留守儿童,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们乡村教师是最直接与留守学生打交道的群体,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本职、本心做好这项工作,打好这场仗。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任务也比较艰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