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阴秀梅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重庆 402260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阳光积极的精神面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者将音乐游戏合理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陶冶情操,培养音乐素养。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音乐;实践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音乐游戏教学,学生的音乐素质有了一定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育高质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简单音乐游戏来训练学生的观察、模仿、合作、创造等能力,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艺术表演等类型科目的兴趣。在创设情境、设计角色表演游戏时,不论年龄大小,都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歌词、台词的含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理解转化成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的表演,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提升综合审美。例如,在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时,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故事情节“森林里的大灰狼”。教师首先要向学生生动地讲解整个故事,将小兔子和大灰狼的形象及其特点进行展现。展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神态等进行生动的刻画,学生视听结合,可以深切认识到人物的典型形象,并对故事有基本的了解和情感认知。其间穿插要教学的歌曲《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剧中当大灰狼来到小白兔门前敲门时,无论大灰狼怎样巧舌如簧,小白兔始终不开门,饰演小白兔的学生此时边唱边演。通过边唱边跳的形式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体验到生活中随处伴有音乐,愉悦身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领会到歌曲的节拍并提升自身素养,寓教于乐。在适合的情境中,学生释放天性,进行个人表演和集体合作表演的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理心、情绪管理、专注力都有极大作用。通过歌舞同步训练、角色表演、情感舞蹈结合、唱跳演综合演绎法等方法的结合,真实地体验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试音、选角、训练、排演,直到最后在舞台的正式演出全方位地训练学生。将音乐的知识融入音乐游戏活动,鼓励学生从中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独立人格的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角色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都有特定性和先例性,学生通过扮演相应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了解一些社会文化知识,通过主动学习,亲身体验角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学生有机会在扮演的人物中发现自己,学会欣赏自己,学会自省,察觉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换位思考,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塑造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角色扮演是较为契合小学生的学龄兴趣和学龄特点的。小学生本身的抽象认知能力是相对较弱的,从音乐学科特点来看,音乐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具备较高抽象性和概念性的。为了更好地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剧,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学生在对角色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对于故事情节、音乐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强化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与乐曲之间建立共情,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和理解质量。教师要认识到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响,合理地发挥角色扮演教学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响。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游戏,感知音乐画面美

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可以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学习音乐,其目的并不是单一地为了制作音乐或者使用音乐,而是在了解音乐的前提下,能够欣赏音乐,运用音乐表情达意,排解自身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游戏中适当地添加音乐欣赏游戏,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欣赏,从而引导学生从认识音乐作品到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画面,提升音乐素养。在游戏前,教师要选择一些音乐感、画面感较强的歌曲,选出有不同代表性的曲子进行播放。学生在开始聆听欣赏前,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带领学生共同感受,并向学生示范,让学生明白音乐感知是什么,而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更深入地感受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感知游戏时,让学生安静聆听。如播放《送别》前,向学生讲述这首歌的背景:“同学们,《送别》是作者在送别挚友时写下的,饱含作者的深情厚谊,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歌曲,进入送别的那个场景,同学们发挥想象,听完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音乐感知完毕,教师可以邀请一个学生说一下听完音乐后,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场景。聆听完毕后让学生自主探讨并邀请一个同学进行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深刻地感知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音乐的美,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特征式游戏,加强教学趣味

音乐教学中,节奏是学生必须接触的内容,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如果将音乐比喻成一个完整的人类有机体,节奏便是组成这个有机体的基本骨骼框架。节奏训练中,教师也可应用游戏。例如,学习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时,教师可根据音符节奏的变动将其替换为走、慢跑与快跑,要求学生跟随音符的变化做出不同的身体律动,将抽象的节奏姿势以直观的肢体动态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感受和理解。

4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式游戏,丰富学生体验

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会产生较高的了解欲望,并且对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形式也会产生较高的了解动力。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适当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尽可能多的以实践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解释一些理论知识,以更具趣味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意识,使之可以掌握更多乐理。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学习认识和体验,加深感受与理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绪,并强化自身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形成音乐素养。例如,为学生介绍一些音乐名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如果单纯地按照理论教学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与这些音乐家有关的文字性故事,学生很容易在被动的学习中产生较强的抵触情绪,但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发选择一名音乐家共同调查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扮演小老师的方式为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与音乐家有关的内容,则能提高教学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有所缓解,自身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并且,在彼此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此外,教师可将不同的音乐家写在小纸片上打混,要求学生抽签。抽到签的学生需要根据上面音乐家的名字,尽可能地描述与之相关的信息,其他小组同学猜测该名音乐家是哪一位,正确回答的学生可得一分。游戏结束后,分数最高的小组可获得小奖励,这一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其学习感受。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音乐学习中适当地引入游戏教学法,借助游戏,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乐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雯斌.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1,(41):140+146.

[2]杜月.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快乐玩法”[J].教育界,2021,(43):30-32.

[3]王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1,(43):82.